当前位置:

今年中晚稻收购“籼快粳慢”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2017-12-11 10:03:45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前稻米市场需求不旺,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依旧保持不温不火走势。由于中晚稻收购进度同比偏慢,新稻集中上市的供应压力仍有待化解,加之大米进口不断增加,而利多因素又相对缺乏,市场总体表现相对沉闷,后期走势不容乐观。

  收购“籼快粳慢”拖累整体进度

  虽然今年大部分稻谷主产区启动了中晚稻托市收购,但由于黑龙江等主产区国有粮库稻谷压库严重,仓容紧缺,短期尚未立即开展大规模托市收购,导致今年中晚稻收购呈“籼快粳慢”态势,并拖累中晚稻整体收购进度。

  截至12月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414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2096万吨,同比减少493万吨。南方中晚籼稻收购相对较快,11月份以来,主产区粳稻收购不断放缓,主要原因是黑龙江国有粮库尚未全面收粮,收购量同比大幅下降。

  市场波动不大优质稻谷走强

  虽然今年中晚稻收购进度同比偏慢,目前大米销售旺季还未到来,但在最低收购价支撑下,稻米市场总体保持相对稳定。12月初,黑龙江政策性稻谷收购库点挂牌价3000元/吨,水分在15%以内的长粒稻谷加工企业收购价在3120元/吨左右。佳木斯加工企业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普通圆粒大米出厂价4360元/吨,持稳。

  吉林梅河口14.5%标准水分普通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左右,超级稻3080元/吨;松原普通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左右,超级稻3060元/吨,稳中偏强。主要因前期无保管条件的农户大部分已将稻谷出售,剩余农户惜售。

  南方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保持稳定。监测显示,12月初主产区托市收购库点以2720元/吨的价格进行收购,市场化收购价为2640~2700元/吨,优质品种收购价2800~2960元/吨。江西双季晚稻上市量增加,中稻收购进入尾声,粮库挂牌价为2720元/吨,市场化中晚籼稻收购价2640~2700元/吨。其中,抚州地区普通长粒晚稻潮粮(24%~30%)收购价为2020~2160元/吨,水分14%~18%收购价2560~2640元/吨,中等标准晚籼稻2720元/吨左右(烘干),送至广东、福建等地储备库的入库价部分已超过2900元/吨。

  湖南长沙加工企业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72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100元/吨,稳定;益阳普通中晚籼稻2640~2720元/吨,株洲中晚籼稻收购价2720元/斤,均持平。随着粮源减少,优质稻小幅上扬,湖南收购价2880~2900元/吨,江西2940~2980元/吨,均较11月底上涨30元/吨。

  口粮需求减少米企开机略降

  随着主产区新季中晚稻陆续上市,10月中旬以来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回升。11月下旬以后,由于口粮需求缓慢下降,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加上进口大米持续冲击国内市场,近期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回升后小幅下降。上周,东北地区典型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为40%,较前一周略降2个百分点;湘赣地区典型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3万~6万吨)开工率45%,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由于国内稻米加工能力过剩严重,去产能十分缓慢,在稻米市场总体趋弱背景下,预计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难以有效提振。

  临储拍卖继续成交依旧清淡

  政策性早籼稻拍卖继续进行,由于早籼稻市场容量不大,成交依旧保持清淡。其中,12月1日拍卖的2013年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投放33.37万吨,实际成交4.17万吨,成交率12.5%。但由于前期拍卖成交相对活跃,今年政策性稻谷销售成果总体好于上年。截至12月1日,2017年通过国家平台成交的政策性稻谷已达1007.2万吨,比去年同期高出40%以上。

  临储拍卖去库存效果整体好于上年。

  其中,早籼稻临储拍卖成交量96.5万吨,中晚籼稻386.93万吨,粳稻523.73万吨。

  若无新的去库存措施出台,预计今年余下时间内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有限。

  内外价差较大进口继续增加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大米价差缩小,同时,政策性稻谷实行分年份销售,2013年稻谷拍卖价大幅降低,成交也较上年明显提升,但却难以抵挡大米进口继续增加。1~10月份我国进口大米3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9.8万吨。大米进口的主要原因是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大米与国内大米的价差长期较大。

  监测显示,上周越南5%破碎大米FOB价格403美元/吨,加上运费、保险、关税及港口杂费等成本,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为3150元/吨。南方销区国产早籼米批发价3760元/吨,两者价差610元/吨,较前一周略有扩大。大米进口的深层原因是广州等沿海口岸对低价进口大米需求强劲。

  虽然2013年政策性稻谷大幅调低了拍卖底价,成交价也不高,加工成大米后甚至比进口大米价格还低,但由于2013年政策性稻谷大部分位于主产区,距沿海城市较远,物流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沿海地区的需要,给大米进口留下了空间。

  海关数据显示,1~10月广东省进口大米204.4万吨,福建省19.4万吨,浙江省14.6万吨,江苏省10.4万吨。4省合计进口大米248.8万吨,占同期我国大米进口量的近八成。

  市场表现沉闷后期难有起色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中晚稻丰收可期,粳稻产量可能再创纪录。

  在目前收购进度总体偏慢的影响下,中晚稻供应压力持续较大,其中粳稻压力相对更大。由于大米需求不足,市场主体存粮意愿不高,预计在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启动的背景下,短期可保持稳定。

  随着粮源减少,优质稻走势可能稍好,但上升幅度预计不大,不太可能像小麦那样走出持续上涨行情,加之后期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呼声较高,稻米市场中长期走势也将难以乐观。

  虽然大部分稻谷主产区启动了中晚稻托市收购,但由于黑龙江等主产区国有粮库稻谷压库严重,仓容紧缺,短期尚未立即开展大规模托市收购,导致今年中晚稻收购呈现“籼快粳慢”态势。

  □本报特约分析师郑红明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