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资迎难而上开荒“欧洲粮仓”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华鑫 编辑:实习编辑 李偲 2017-09-28 10:45:18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农场是否会继续扩大规模问题上,投资者们还在犹豫。这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政府目前出台的土地政策和税费所致。乌克兰目前推行的政策,是介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一种混合状态。

  “中乌农业投资公司”办公地址位于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州北部,距离俄罗斯边境40公里。笔者见到了公司女负责人侯桂莉,她站在一座平房面前,脸上挂着笑容。

  侯桂莉在大学里学习机械,到乌克兰十几年。在2013年,她的丈夫李学刚在哈尔科夫经营一家彩印厂,是中国民营资本绿地投资在乌克兰建起的两家工厂之一,同时还租赁了300多公顷土地进行生产种植。

  2011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访问乌克兰,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的代表随行,萌生了投资乌克兰农业的念头。他们与负责接待的李学刚接触,随后派人考察。最终,在2014年确认了在乌克兰投资农业生产的项目———这就是“中乌农业投资公司”的源头。李学刚在投资中入了股,侯桂莉也成了专业的种植园主。

  大手笔的“试验”

  “中乌农业投资公司”在哈尔科夫州租赁获得2600公顷土地,雇佣了45个当地员工。这与乌克兰个体农场平均5000~10000公顷的规模来说,“只是个小儿科”,侯桂莉说,她强调这个项目只带有试验性质。

  “目前农场还是赢利的。”李学刚说。

  乌克兰的农业硬件得天独厚。

  它拥有欧洲第2大可耕地面积,坐拥世界上1/4的肥沃黑土,最厚处可达1.6米。全国气候条件和降水条件良好,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产量稳定。

  中国投资者对于乌克兰农业的投资价值早有认识。在2013-2014年乌克兰政治和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已不断传来个体农户前往乌克兰种植蔬菜的消息,中国大型农业企业也在谋求在乌克兰的发展。但随着乌克兰政治风云的变化,最后很多项目都没落地。从这个角度,也更能理解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投资的这个农场为什么带有“试验性质”。

  土地私有化却不能交易

  在农场是否会继续扩大规模问题上,投资者们还在犹豫。这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政府目前出台的土地政策和税费所致。

  乌克兰目前推行的政策,是介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一种混合状态。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将集体农场土地产权下放给各个农场,并在此基础上将土地平均分给了农民。大约每个农民约获得300~500公顷土地。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和小农场主彻底破产,法律上又明确规定不得出售土地。这造成了乌克兰农产品大多由小农场提供,效率较低,大规模集约效应无法体现。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大型农业企业和外国投资者想要开展规模经营,就只得依靠租赁小农户的土地进行。

  增值税和基础设施成为问题

  乌克兰政府对于农业的补贴正在减少。理论上,乌克兰政府没有任何对农业执行实际补贴的政策。但在税收上,乌克兰政府从农业部门收上来的增值税(22%),一般都通过特别账户返还农户。在2013-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乌克兰政府在增值税上逐渐降低返还比例,甚至一度要取消特别账户。

  预计到2018年,增值税返还将会全部取消,农户的利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乌克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落后,主要反映在仓储和运输等环节上。这也是目前外国投资方特别关注之处。

  中粮集团在2016年获得了乌克兰黑海城市尼古拉耶夫市的粮食储运码头建设权,预计将投资7500亿美元。这是目前可以见到的中资在乌克兰投资最大项目。

  另外一个投资较大的农场是中国黄泛区农业与乌方合作建立的中乌泛达农场,2013年签署的协议。“累计投资1000万美元,在当地承包6800公顷土地,种植小麦、黑麦、牧草等作物,饲养1800头奶牛,雇佣了211名当地员工。目前,乌克兰公司已经实现盈利。”黄泛区农场在其官网中写道。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华鑫

编辑:实习编辑 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