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食获历史第二高产 新型经营主体迎巨大机遇

来源:央广网 作者:纪翔 沈静文 车丽 编辑:李偲 2017-12-29 15:37:26
时刻新闻
—分享—

  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纪翔 沈静文 车丽)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以来,我国三农事业蓬勃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即日起,中国乡村之声推出年度特别策划《乡村振兴录》,梳理一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巨大进步。今天请看第一篇:聚焦粮食丰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

  冬日的东北,滴水成冰,吉林省吉林市张相村农民黎克学家却暖烘烘的。今年他家种了三垧多地玉米,产量足足有8万斤,玉米在院子里堆成了山。眼瞅着近期玉米价格噌噌地往上涨,邻居们的玉米也都卖得差不多了,他却一点都不着急。

  黎克学:现在不能卖,得来年春天再卖,能多卖俩钱,增加我们的收入。现在卖,跟卖干粮相比,每斤至少得差7、8分钱。去年卖得便宜,也是过完春节卖的,每斤0.6元左右。今年市场前景挺好,比去年强。按今年情况,价格肯定升。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史上第二高产年。其中玉米4318亿斤,稻谷4171亿斤,小麦2595亿斤,其他粮食作物1274亿斤。

  与此同时,2017年,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初步统计,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83亿亩,比去年减少1222万亩,下降0.7%;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67公斤/亩,比去年增加3.6公斤/亩,增长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

  毛盛勇: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在保持主要口粮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同时,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杂粮和豆类播种面积。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全国粮食产量再获丰收。

  今年粮食不仅收成好,市场行情也不错。目前,随着东北地区玉米、粳稻集中上市,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表示,总体来看,当前秋粮收购形势大好。

  罗守全:截至12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已达1.1亿吨,占整个收购期预计收购量六成左右。总体看,当前秋粮收购进度快、市场稳、秩序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已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罗守全表示,目前东北玉米收购价普遍上涨,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收储机制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罗守全:今年秋粮市场活跃,购销两旺,优质优价的市场理念逐渐形成。各类主体入市积极,收粮、储粮、用粮意愿较强,优质品种供不应求,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无论是种粮农民,还是粮食收购主体,心态都更加成熟,逐步适应了市场定价的新机制。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已收购3800万吨,同比增加500多万吨;收购价格集中在每百斤65元-8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5%-10%。

  今年稻谷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目前安徽、湖北、四川、河南、江苏、黑龙江、江西、湖南、吉林等9省已先后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介绍,今年稻谷收购的政策性比重有所下降,优质优价趋势日益明显。

  罗守全:在积极引导市场化收购的同时,为保护农民利益,在部分稻谷产区适时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防止出现“卖粮难”。目前主产区稻谷价格基本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优质稻谷的价格更高一些。今年市场化收购居主导地位,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和所占比重,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年来,我国新型经营主体继续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措施,新型经营主体迎来更大机遇。

  在新疆呼图壁县圆户村镇和庄四片村,村民石初云建立的众惠畜禽养殖合作社内十分热闹。一万多只形色各异的鸽子被一个个鸽笼隔开,进行集中喂食和饲养,而前来挑选鸽子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石初云也因为养鸽,成了富裕户。

  石初云:养殖肉鸽为主,有9000只左右,还有一些观赏鸽,整体效益挺好的,一年收入可能20万吧。

  近年来,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为农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新疆奇台县东湾镇大泉村润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20多个当地村民正在忙着搬草料、喂牛、挤牛奶等,农民苏克成每年农闲时就来这里打工。

  苏克成:我们秋收忙完之后,冬天没事干就来这打工,一个月2000多的工资,一直干到下一年开春。我们觉得挺好的,闲暇之余也能来挣个生活费。

  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迅速壮大,不仅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民一起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干力量。

  今年六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衔接、与国家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政策落实与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赵铁桥表示,国家将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六方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赵铁桥:完善财政税收政策,综合采用直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等方式,增强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改善金融信贷服务,综合运用税收、奖补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

  今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专题审议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有关工作,明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

  会议强调,既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又要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农业部副部长叶贞琴表示,要以共享为核心,建立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他们带动小农户发展的能力。

  叶贞琴:一个是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作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比如把政府扶持的资金折股量化到小农户和贫困农户,让资金变股金,这就是很好的探索。另一个是要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和发展专业合作,包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