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巨星陨落,举国同悲,我们在深深悼念袁隆平院士的同时,更要学习传承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弘扬节约粮食的高尚品德。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一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是袁隆平院士最大的牵挂。“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老的语言掷地有声,字字千钧,而他真正做到了,不仅让中国人民摆脱饥饿,而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饥饿人口有8.2亿人,而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袁隆平不仅将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200公斤,而且还向大漠要耕地,在塔克拉玛干边缘试种“海水稻”,这种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和科研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解决了几千年未能解决的饥饿问题,得益于袁隆平敢于创造、勇于实验、坚持不懈、不断突破的科学精神。袁隆平的一生,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一生;是热爱祖国、呕心沥血的一生;是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一生。袁隆平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然而,就这一件事情,却让中国人民不再为饥饿而困顿,不再为生存而挣扎。他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反观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许,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觉得浪费一点点也没有什么关系,然而积少成多,我国14亿多人口,如果每个人浪费一点点,那么最终浪费的粮食数字将是惊人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懂得,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日粮食成就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倡导勤俭节约,大力提倡“光盘行动”。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更是对劳动的尊重。让我们携起手来,珍惜食物,减少浪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以此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崇高敬意和永远怀念。
来源:红网
作者:马东方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