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密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布局,集中发力打造具有浓郁湖湘特色的现代粮油产业体系。2021年4月,粮油市场报记者走进长沙、常德、沅江等市,深入探寻湖南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创新举措和精彩案例。
“湖广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湖南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湖南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600亿斤左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不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常年省外销售粮食在80亿斤左右。湖南还以油菜籽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油茶林面积全国第一、生猪调出大省的作为体现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
“三年来,我们倍加珍惜优质粮食工程这一难得的机遇,全面集中精力、财力、人力、物力,紧紧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创新完善举措,突出抓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重点建设示范县市、特色园区、骨干企业、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强力实施‘五优联动’,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陈冬贵表示。
优质粮食工程成绩喜人
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将优质粮食工程写入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湖南省连续三年成功入围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省份,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9亿元。截至2020年8月底,湖南全省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省级示范企业粮油优质品率达到61%,优质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突破40%。
制定三年实施计划。着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之初,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就紧密结合湖南粮油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三年的集中发力,打造具有浓郁湖湘特色的现代粮油产业发展体系。
明确发展目标。确立了转型升级、品牌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等六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湖南省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每年提高10%以上,全省优质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每年增长10%,国家级示范县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不低于10%,种粮农民增收增效年增长率不低于7%。
同时,在优选示范县市和企业、找准发展路径、设立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都进行了精心规划和布局。
“好粮油”助力品牌“星光熠熠”
湖南省“好粮油”行动计划建设项目三年总投资3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8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1.9亿元,其余由地方财政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20.3亿元。
湖南省重点支持22个国家级示范县和6个省级示范企业,依托示范县域内企业和省级示范企业,通过实施“五优联动”,围绕“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统筹谋划、补齐短板、系统推进。截至2020年8月底,新增优质粮油种植面积572万亩,新增优质粮油286万吨,带动农户增收8.6亿元。
坚持优种良法,为“好粮油”生产提供基础保障。2020年,以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稻米产业联盟的名义发布年度水稻订单种植和收购推荐品种,共发布湘早籼1号、45号等5个早稻品种,兆优5431、黄华占、野香优莉丝等10个中晚稻品种,引导农户优选种植。
以各示范县、示范企业为主体,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2020年,环洞庭湖地区稻米产业联盟成员企业主动发挥引领作用,落实早稻优质稻订单种植基地49.4万亩,订单收购价格均高出国家最低收购价10%左右。
湖南省着重培育和打造了“洞庭香米”“湖南菜籽油”两个省级公用品牌,打造浏阳山茶油、常德香米、南洲稻虾米、赫山兰溪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11个。
据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产业处处长刘仲秋介绍,近年来,湖南粮食产业经济取得高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湖南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53亿元,同比增长6.8%,产业总值位居全国第8位。湖南省拥有米业第一股——金健米业、面业第一股——克明面业、菜籽油第一股——道道全、茶油第一股——贵太太、旱杂粮第一股——浏阳河等粮油类上市公司10家。
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促提质增效
3年来,湖南省共在72个县市区安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430个,项目总投资10.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6亿元,购置烘干设备2104套,配备清理除尘设备1420台,建设粮食烘干能力7.4万吨/日。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425个,已验收项目335个。
通过3年建设,湖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现了产粮大县全覆盖,基本结束了“看天收粮”的历史。据统计,2017年以来,湖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烘干粮食406.7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4.2亿元。
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湖南省目前建设有标准完好仓房2300万吨,占总仓容的90%,确保了全省粮食收得进、储得下、存得好。大力推广低温准低温储粮新技术,结合全省粮食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建设低温准低温示范库5个,建设仓容80万吨,有效降低了粮食熏蒸药物用量,提升了粮食效益和粮食品质。
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保粮安
按照充分利用现有检验能力资源、合理布局、择优选用、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湖南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4亿元,项目单位自筹1.1亿元。湖南省形成了“1+14+60+N”的省、市、县、企业四级粮食质检体系,全省县级以上粮食质检站实验室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拥有检验设备5000余台套、价值2亿余元,全省粮食收储企业均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同时借助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建设,打造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省的粮油产品质量测报测评和动态监测体系。
积极鼓励和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湖南省拥有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研发平台,187家粮油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11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40多家粮油企业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工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特别是“智控砻谷”“低温碾米”“少抛多刷”等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整精米率,而且减少了营养成分流失。
“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有效推进了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有效推动了产业融合,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和消费的引领作用得到极大发挥,受到各级政府好评,以及广大粮油企业、种粮农民的欢迎,热切期盼国家尽快启动实施第二轮建设。湖南粮食系统将继续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陈冬贵表示。
来源:粮油市场报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