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补齐“四链”短板 推进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2-18 15:40:53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油茶产业是关乎我国粮油战略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茶油产量近一半来自湖南,2019年湖南油茶林总面积2169.8万亩,占全国31.7%,茶油产量26.3万吨,行业总产值471.6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但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油茶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油茶基地建设投入不足,油茶种植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林地流转不畅,单产低,制约了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油茶产业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油茶行业准入和质量安全体系未健全,高价值、区域性特色茶油品牌缺乏;三是油茶产业科技水平不高。油茶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人才支撑不强;四是油茶产业存在融资约束。油茶产业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普遍存在。

2018年,湖南省政府将油茶确定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之一,提出用3年至5年时间实现千亿级产业目标。加快实现这一目标,须补齐“四链”短板——

强化资源培育,优化供应链。一是造改并举,扩大油茶资源总量。对油茶种植核心区提质改造,按新造林标准对低产林进行品改、机改、土改。严把油茶良种壮苗关,分区域推广油茶良种组合;二是以规模经营保障供应链。鼓励投资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油茶产业,培育油茶新型经营主体。依托“百千万”工程,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方式,支持油茶林地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和龙头企业流转。打造现代油茶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油茶小镇,推动龙头企业、核心县、金融机构、基地与农户结成利益联合体;三是提高基地建设质量。绘制全省油茶数据地图,建设“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的油茶基地,将油茶林纳入农业水肥一体化省级补贴范围。开展油茶林机耕道建设,完善加工、仓储物流、产品质量检测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

构建油茶生态共同体,延长产业链。一是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集油茶育种、种植、加工、文旅休闲、康养、林下经济、技术咨询、培训服务、品牌营销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强化市场开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茶谷”,建立面向全国的油茶交易市场和互联网交易中心。加快推进油茶林确权,建立油茶林价值评估和流转交易平台。将油茶产业发展融合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推动油茶走出去。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推进“湖南茶油”公共品牌建设,采取专业团队打造、项目化运作、目标绩效考核,对参加公共品牌建设的企业给予奖补。制定“湖南茶油”良种、良法、良油、包装储藏等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油茶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追溯制度。强化油茶行业协会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茶油品牌危机应急处置机制。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价值链。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中国油茶科创谷”“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十四五”期间,重点在育种栽培、测土配方、副产品利用、机械装备等方面联合攻关。建设国家级油茶种子资源库和油茶杂交种子园,形成配套的良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制定“采穗圃”和油茶良种基地省级补助政策,将油茶生产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对新发明的油茶机械发放省财政首台套补贴。二是支持配套科技成果应用。建设油茶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供省级农业、就业培训专项支持。建立油茶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油茶全产业链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创新,开展区域共性技术集成示范。三是支持油茶产业人才培养。有计划培养、引进油茶产业专业人才,对油茶大县引入的油茶科技专家团队,实施省级财政科技专家团队补助政策。

强化金融扶持,优化资金链。一是建议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以上奖补油茶试点县,通过财政贴息扶持和风险补偿撬动社会资本。二是建立面向林农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组建省油茶产业基金。三是支持油茶产业金融产品创新,如“惠农担—油茶贷”等。鼓励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对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企业予以奖补。探索开展油茶保险试点,建立茶油期货交易平台。

(作者系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李偲

作者: 徐彤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