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收购价上涨属正常波动 稻米价格后市有望逐步趋稳

2020-11-25 16:47:43 农民日报 编辑:李偲
字号:

受9月份南方连续低温阴雨、寒露风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主产区中晚籼稻单产下降,在农户惜售心理增强、市场主体积极采购两方面因素作用下,新稻上市后粮源阶段性偏紧,收购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并带动下游米价走高,但目前仍属于供求规律作用下的正常波动,预计后期随着稻谷上市量增加以及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稻米价格持续上涨缺乏支撑,有望逐步趋稳。

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 稻米价格小幅上涨

10月份南方新季中晚籼稻陆续收获上市,市场价格高开高走,并呈持续上涨态势。据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11月11日,全国中晚籼稻(国标三等)收购均价每斤1.35元,较9月、10月同期均上涨0.03元;中晚籼米(标一)批发均价每斤2.23元,较9月、10月同期分别上涨0.03元和0.01元。今年稻谷价格上涨受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仍属于正常现象,人为炒作的影响不大。

气象灾害导致局部地区稻谷减产是主要原因。今年南方中晚稻生产遭遇连续低温阴雨、寒露风天气,部分地区中晚稻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下降,收获上市时间延后并拉长,优质粮源有限。江西鄱阳湖地区是今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早稻和晚稻均不同程度减产。据实地调查,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农户王金牛今年洪涝灾害导致350亩早稻绝收250亩,寒露风导致350亩双季晚稻减产明显。南昌市三粮米业有限公司今年早稻、晚稻分别有2000亩和3000亩绝收,公司负责人邹赣南讲,“不仅我们这里缺粮,湖南、湖北等周边省份的加工企业也在到处收粮,是导致目前稻谷收购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农民惜售心理增强推动市场价格走高。受洪涝灾害等不利天气影响,今年早籼稻质量偏差,符合收储质量标准的早籼稻数量有限,部分地方将采购目标转向中晚籼稻市场。在新季中晚籼稻大量上市后,各级粮库和企业入市采购积极性提高,推动籼稻价格快速上涨。此外,今年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普涨,玉米、大豆价格明显上涨,早稻、小麦上市后价格稳中走高,市场对中晚稻价格也普遍看好,增强农户持粮惜售心理。此外,今年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01元,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疫情导致进口低价粮源减少也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250~400万吨大米,以越南、巴基斯坦大米为主。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67.8万吨,同比减少2.9%。据基层反映,今年来江西采购大米的福建、广东等地贸易商较往年明显增多。抚州市永兴米业负责人姚凤兰说:“今年我们这边进口大米少了,往年市场上有很多越南大米”。

稻米供求总体宽松 后市价格将趋稳运行

从后期市场走势看,短期内支撑稻谷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各主体普遍看好后市,预计中晚籼稻市场仍将偏强运行,但随着晚籼稻大量上市,市场粮源宽松,中晚籼稻价格有望逐步企稳。而大米终端需求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新米入市量增加,大米价格将稳中偏弱运行。同时,全球大米供需形势整体宽松,随着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地区新稻陆续收获并大量上市,国际米价将延续5月份以来的震荡下跌走势;预计四季度大米进口量会有所增加,也将抑制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空间。

建议多措并举减轻因灾损失 引导农户有序售粮

为促进稻谷生产和市场稳定,建议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因灾损失,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加强信息引导和市场调控。及时发布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市场主体有序购销、农户有序售粮,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同时把握好政策性粮食投放和储备粮轮换收购节奏,既要防止稻谷价格过度上涨,也要避免打压正常的市场运行。

二是积极推动保险赔付工作。部分农户稻谷生产因灾损失严重,但在办理保险理赔时面临的赔付难、保额低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保险公司“保前他围着你转,保后你追着他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应推动各地督促保险公司积极履行定损赔付工作,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三是加大生产支持政策力度。双季稻受灾风险大、双抢时间紧、种植效益低,农户普遍更愿意种植风险小、单产稳的单季稻。在今年受灾较重的情况下,应稳定生产支持政策并加大支持力度,防止明年稻谷面积再次下滑。

四是加快解决产后烘干问题。支持发展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解决设施农用地审批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加快提升主产区稻谷烘干、仓储能力,让农户收好粮、储好粮、卖好价。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