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囤粮:一堂活生生的粮食安全“警示课”

2020-04-03 14:53:36 农民日报
作者:江娜 编辑:李偲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些国家出现恐慌性抢购口罩、厕纸现象,近日更出现国家层面囤粮情况。据报道,已有多个国家正在限制粮食出口或加大粮食储备,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也呼吁防止疫情引发粮食危机。国际粮食市场的新动向引起一些人担心:多国囤粮,对中国人的饭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针对舆论的担心,我们还是以事实和数据说话。从产能上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站稳6.5亿吨台阶,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各地春耕备耕也正在有序推进,冬小麦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从存量上看,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从进口量上算,谷物净进口量仅占全国生产量和消费量的2%左右,也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可以说,此次国际粮食出口限制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多国囤粮现象,一方面用事实证明了我国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的正确性,一方面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粮食安全“警示课”。

这堂“警示课”的第一个警示是,底线思维必须始终坚持,在粮食问题上更是如此。我们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正如大船出海,不能指望每天都是风平浪静,从起锚的那一刻起,就要准备好怎样应对极端天气和海况。“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这是兵法所言,也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底线思维。粮食安全问题就是检验底线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粮食安全是基本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支撑,是攸关生存安全的头号问题。基本安全、基础支撑、头号问题,这三个名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犯不得半点错误,意味着容不得一丝含糊,意味着一寸也不能退的底线。在粮食安全上坚持底线思维,就需要考虑极端情况。当前发生的还只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各国忧虑的还只是粮食的供应链、市场的连锁反应、公众的恐慌心理等,但想想看,万一出现极端异常气候,全球粮食大减产呢?再假设,万一发生战争呢?到那时候,限制粮食出口的就不是几个国家了,纵有黄金万两,到哪里去买能填满14亿张嘴的粮食去?当然,有人会说,到时候我们可以马上种啊。但是,农业不是工厂流水线,不是一开工立即就有产品的,农作物还有一个生长期,这段时间怎么办?难道真要让老百姓坐在餐桌前等着现种稻谷、现磨米、现蒸饭?所以,在这样关乎国家命运、民族生存的底线问题上,不能算经济账、回报账,而要算政治账、安全账。

这堂“警示课”的第二个警示是,以我为主永远是对的,在粮食安全上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当今的国际现实也警示我们,即使全球经济再一体化,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靠别人?正如一句俗语所言: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牢靠。别看这些年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内,那是因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自主解决了,如果我们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都交给国际市场,你看看还会不会有价格倒挂?而且,如果真到了要依靠购买粮食生存的地步,就算是有钱买、买得到,但战略软肋受制于人是一种什么感觉?因此,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永远只能靠自己,靠我们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靠我们不断创新的粮食科技,靠我们始终坚持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的“两个积极性”。这是我们解决粮食问题的本钱和法宝,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这堂“警示课”的第三个警示是,民生始终是根本,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问题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它当然是个经济问题,但只是个经济问题吗?在我国疫情防控伊始,我们就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菜篮子”保供稳价。为什么?固然是吃饱吃好才能抓防控,但更重要的是,粮食问题、“菜篮子”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民生大局,也关乎公众的情绪、信心和心理预期,不能有丝毫闪失。全球疫情蔓延之际,一些国家就先把粮食储备稳住。为什么?还不是在未雨绸缪,防止因为在吃饭这样的基本民生问题上出纰漏而引发社会动荡。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国际上也不少。2008年、2011年世界多个国家发生社会骚乱,起因也多是食品价格暴涨。粮安天下,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的。

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犯了就是颠覆性的。这是粮食问题的沉重警示,也是我们端稳中国人饭碗的深刻启示。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