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从“多产粮”到“产好粮”

2019-09-27 10:56:27 央视网 编辑:李偲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9月23日秋分日,也是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热烈祝贺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正式开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三农”领域的成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分时节,我国迎来第二个农民丰收节,祖国大地正是一派忙碌的收获景象。

丰收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他说,“三农”领域的成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也向正式开播的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提出了殷切希望。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是我国首个面向“三农”的国家级全媒体频道,以深入宣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中国等为重点,突出国家站位、乡村主题、民生特色、传承文明和纪实风格,每天播出18小时。

我国已经实现多年粮食高产,同时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一个月前,记者在南京市郊的一片水稻田里,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检测仪器。

是什么金贵的水稻,需要用上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原来这1000多亩的水稻地种植的是江苏省最优质的稻米品种——“南粳46”。几年前,李志杰所在的农业公司流转了农户几千亩农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统一生产标准,开始规模化种植优质水稻。

尽管价格比普通大米贵了几倍,但这几年市场上的“南粳46”优质大米一直供不应求。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但现在世界上公认最好的大米是日本和泰国的优质大米。种出能与日本泰国媲美的好大米,一直是中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目标。“南粳46”正是江苏省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瞄准日本好大米品质,历时十多年科研攻关,选育成功的优质水稻品种。2016年,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上,“南粳46”荣获“最优秀奖”。

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越来越高,人们对大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稻谷是中国第一大口粮,60%的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但在粮食供应不足的年代,追求水稻产量是摆在第一位的。为了吃得饱,有些品种尽管产量很高,但品质和口感却难如人意。

统计显示,近年来,品质较差的稻谷品种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优质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种植面积比例已经超过70%。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规划,到2020年,优质稻种植面积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到80%。

和水稻一样,近年来,种植优质小麦也是发展方向。小麦是中国人的第二大口粮作物。河南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原粮仓”。今年河南的小麦又喜获丰收。对于南阳市的种粮大户高新洋来说,今年的丰收,他格外高兴,因为他种的优质小麦多卖了不少钱。

今年高新洋收获的优质麦是优质专用强筋小麦。据了解,小麦按用途一般分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四类。普通小麦一般指的是中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主要用于制作馒头面条以及传统面食。优质专用小麦一般指的是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调整小麦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统计显示,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由2016年的23.5%增加到今年的33%。种植面积虽然大幅增加,但市场上优质专用商品小麦依然供不应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农户还是小规模种植,收获时和普通小麦混收混贮。

高新洋以前也想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但又担心优质卖不出优价。去年他和一家食品厂签了一纸订单生产合同,让他吃了定心丸。按照合同,高新洋今年收获的100多万斤优质专用小麦,都会被这家食品厂定向优质优价收购。

据了解,为了加快种植结构调整,2016年以来,河南投入财政资金6.3亿元,用于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600万亩发展到今年的1204万亩,位居全国第一。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前提下,优化结构,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水平。从品种看,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和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但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短缺,一直需要大量进口。现在的策略是适当调减“镰刀弯”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大豆种植面积。

今年,国家出台了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农户种大豆。黑龙江海伦市的很多农民将玉米改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90多万亩。

专家指出,在中国人的粮食结构中,大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满足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大米和小麦主要供给淀粉等能量物质,蛋白质的供给主要还靠大豆蛋白转化。

统计显示,从1996年开始,我国大豆进口量一直在增加,到2017年,进口量高达9000多万吨。专家推算,中国如果自己要种植生产这么多大豆,至少需要7亿亩耕地,而我国耕地家底只有20亿亩,根本拿不出这么多耕地种植大豆。但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高国产大豆单产量,可以提高自给率,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我国农业生产已经由过去产量为先的阶段转变到质量产量并重的阶段。阶段不同,要求变了,农业种植结构也相应地需要调整。怎么调?那就是中央提出的“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大豆和优质专用小麦,我们紧缺,那我们就补齐这个短板。优质大米深受欢迎,那我们就多种植优质水稻。相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需求会越来越好得到满足。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