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东北新米南下销区 行情或将前低后高
2025-09-28 15:21:25 字号:

东北新米南下销区 行情或将前低后高

即将进入四季度,目前南方主产区一季稻已开始批量上市,东北粳稻也陆续开镰,东北新米已抵达南方销区。国庆中秋“双节”前新米供应将持续增加,短期新米市场预计仍有走弱过程。但随着后期政策支撑作用增强,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发力,预计后期大米价格有小幅回暖的可能。

前三季度米市前强后弱

2025年前三季度已基本过去,四季度即将到来。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内大米市场呈现前强后弱走势,各品种走势分化。据监测,截至9月19日,湖北早籼米批发价为3863元/吨,湖南中晚籼米主流成交价为3800元/吨,黑龙江粳米主流成交价为3710元/吨,分别比年初下跌209元/吨、下跌90元/吨、上涨70元/吨,分别比6月底下跌122元/吨、40元/吨、15元/吨。

据分析,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大米市场走势各异的主要原因:一是2024年产中晚稻收购量和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增,稻谷供应压力暂时得到缓解,提振年初稻米市场企稳回升;二是年初早稻在主要粮食品种中价格最高,替代需求减少,随着今年早稻丰收、供应好转,价格出现持续下跌,江西还时隔四年启动了早稻托市收购预案,截至9月15日托市收购量为58万吨;三是今年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早籼米受到冲击最大;四是粳稻种植面积调整较大,“两稳两扩”政策实施后,黑龙江粳稻产量出现明显下降,2024年产量降至2471.5万吨,较2021年减少442万吨,产量减少和托市收购同比大增,有效改善了粳稻供过于求的局面,提振了粳稻市场行情。

当前大米需求同比不足

从总的趋势看,由于我国人口逐年减少,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人工智能替代导致工作劳动强度持续下降,饮食结构日益多元,我国大米需求呈持续减少趋势。

近期来看,虽然国庆中秋“双节”到来,大米需求有所增加,但同比仍然偏弱,主要是市场主体较为谨慎,采购保管意愿不强,导致稻米市场走势较弱。

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

受上年大米价格较高刺激,全球大米产量创出历史新高。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预计,2025/20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411亿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惠誉预计2025/20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42亿吨,消费量5.394亿吨,市场过剩局面仍未改观。

印度大米库存大增,出口意愿强烈是国际大米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截至9月1日,印度政府的大米库存较上年同期增长14%,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而菲律宾、印尼等主要进口国大米进口减少,尤其是菲律宾自9月开始实施为期60天的大米进口禁令。

全球大米库存充足,进口国减少进口,大米出口竞争激烈,国际米价自2024年以来持续走低,目前印度大米价格已跌至三年低点。上周,泰国大米(5%破碎率出口FOB报价,下同)379美元/吨,同比下跌196美元/吨;越南大米377美元/吨,同比下跌190美元/吨;印度大米377美元/吨,同比下跌208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358美元/吨,同比下跌180美元/吨。

国际大米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国内外价差继续扩大。9月19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81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理论到港完税成本3162元/吨,国内外价差648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091元/吨,价差719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365元/吨,价差445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2950元/吨,价差860元/吨。

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刺激国内大米进口继续大幅增加。8月份我国进口大米及大米粉29万吨,同比增加284.7%;1月至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04万吨,同比增加128%。同期我国稻谷、大米及大米粉累计出口80万吨,大米净进口124万吨。在国内外大米价差没有大的改变之前,预计后期我国大米进口仍将增加,这将增大国内大米市场供应压力。

新稻上市压力持续增大

今年中晚稻有望丰收,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播种以来,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等级为适宜,与近五年平均持平,后期实现丰收的可能性较大。据了解,黑龙江等稻谷主产区产量高于上年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我国中稻陆续进入收获期,中稻批量上市高峰可能提前到来。截至9月22日,黑龙江3000万亩盐碱地水稻和吉林1200万亩水稻陆续开镰,收获较往年偏早,预计新米也将提早上市。湖南2200万亩一季稻收获进度过八成,湖北3000多万亩中稻收获进度过四成,四川水稻收获进度超八成,重庆水稻收获已近尾声。由于今年早熟中稻收获较上年有所提前,目前南方主产区的稻谷已开始批量上市,新稻供应压力可能较上年提前到来。

当前稻谷价格同比偏低

今年以来,我国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大增。4月1日至9月22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累计投放1584万吨,实际成交149.8万吨,较上年大增130万吨。分品种看,粳稻成交145.9万吨,占比97.4%;中晚籼稻成交3.9万吨,占比约2.6%;早籼稻全部流拍。托市收购成交增加,也相应增加了市场供应。

据统计,截至9月22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同比持平。湖北早稻平均收购价2630元/吨,同比下跌92元/吨;中晚籼稻2595元/吨,下跌47元/吨。江苏中晚籼稻收购价2722元/吨,同比下跌56元/吨;粳稻2804元/吨,下跌15元/吨。安徽早籼稻收购价2560元/吨,同比下跌132元/吨;中籼稻2568元/吨,下跌42元/吨;晚粳稻2676元/吨,下跌34元/吨。

稻米市场有望逐步走强

在新稻供应压力同比增加、市场需求弱于上年同期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新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大,且启动时间可能早于上年。上年黑龙江、河南、江苏和安徽四省均启动了托市收购,今年托市收购量可能高于上年,预计托市启动后新稻市场将逐步企稳。

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快落地,后期稻米市场或有反弹可能。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在政策支撑下将呈前低后高走势,春节前有小幅回升可能。如果后期CPI由负转正并具有持续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显现,国内稻米市场走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来源:粮油市场报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