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为端稳中国饭碗筑起坚固法治屏障——相关负责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2024-01-05 09:21:05 字号:

为端稳中国饭碗筑起坚固法治屏障——相关负责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这部法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庄晓泳向公众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简称《粮食安全保障法》)时说。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粮食安全保障法》共11章74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安全保障法》专设耕地保护一章,规定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黑土地、撂荒地、盐碱地等分别作出针对性规定。”庄晓泳表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就是把行之有效的保护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

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产是保障粮食丰产丰收的两大因素。“一方面,《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采取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明确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应当保面积、保产量。另一方面,该法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规定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和种子储备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推广普及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庄晓泳介绍。

保障粮食安全,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我国现有耕地三分之二是中低产田。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需要利用科技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中低产田基础地力,通过提高地力来挖掘产量潜力。”吴文斌说。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看来,须集中力量解决耕地和种子问题。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降本增效,探索形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如何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此,庄晓泳表示,《粮食安全保障法》规定粮食生产者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和生产作业管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明确政府部门、粮食生产经营者、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及公民个人、家庭等有关主体的节约义务,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粮食节约,在节粮、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耕好“无形良田”。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