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强化粮食标准质量工作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2-10-17 15:14:39 字号: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强化粮食标准质量工作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明确要求,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强粮食标准质量工作,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发布粮食领域标准185项,截至目前达到661项;牵头完成3项国际标准制定任务,组织制定了31项国际标准;109项企业标准被评为“领跑者”,10家社会团体和24项团体标准被列为培优对象,59家储备企业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全系统现有粮食检验机构712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在优化种植结构、维护农民利益、服务粮食收购、强化库存监管等方面,有力地担当了质检把关保障职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连续多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每年各类粮食企业收购量达8000亿斤左右,拥有较大规模的政府储备体系,服务于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粮安天下”责任重大,须臾不可放松。粮食作为生命体,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众多,保障质量安全的压力较大。还要看到,在国际贸易中,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提升粮油产业竞争力、促进优质粮油产品进口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战略、质量兴农战略,强化风险意识,筑牢底线思维,突出常态长效,把标准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向更高水平。

坚持依法治理,扎紧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笼子”。加快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修订《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规章,建立完善第三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制度,形成配套完善的粮食质量法规制度体系。压实收储企业主体责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质量安全治理效能。

坚持目标导向,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标准立项机制,健全安全底线标准、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大重点标准和传统特色粮油产品标准的研究制定力度,持续提升标准供给水平。围绕粮食节约行动,制定修订口粮和食用油加工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等指标,积极引导发展粮油适度加工,尽快改变过度追求“精米白面”倾向,提高粮油产品出品率、加工转化率和副产品利用率,减少加工损耗和营养流失。围绕粮食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国际规则重构,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积极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推进国际国内粮油标准化融合发展。

坚持严字当头,守牢粮食质量安全关口。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切实发挥对加强源头管理、把好粮食收购关、开展应急处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粮食质量管理理念和方式,树立主动监管意识,建立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协同发力机制,推动“四不两直”“飞行检查”、交叉检查常态化,确保库存粮食质量良好、食用安全,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做好质量兴粮文章。注重产学研用融合,加大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粮油加工、粮机装备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动高标准粮仓建设,提升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努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坚持共治共享,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粮食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需要共同行动起来,广泛参与进来。要大力普及粮食标准质量科学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粮食质量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凝聚合力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更强烈的担当、更有力的举措,优标准、强治理、严监管、促发展,在更高的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丛亮同志在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活动主会场的讲话整理)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