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早稻收获“姗姗来迟” 补库时间或更趋集中
2022-07-08 10:47:45 字号:

早稻收获“姗姗来迟” 补库时间或更趋集中

目前,华南等部分地区早稻陆续开镰收割,预计今年早稻上市初期价格仍将高开。由于今年各地早稻储备补库任务相对较重,早稻收获推迟,将使早稻补库时间更趋集中,价格高开后仍有上冲可能。

6月份以来,国际大米市场价格冲高回落,总体呈稳中下跌走势。但国内稻谷市场并未跟随,反而底部有所抬升。目前,新季早稻成熟加快,华南等地已陆续开镰。而稻谷市场底部回升,将为新季早稻的开秤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收获推迟 局部地区早稻开镰

目前,主产区早稻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华南大部早稻处于灌浆乳熟期,局部地区进入成熟收获期;江南大部、湖北、安徽大部早稻处于抽穗期,部分进入乳熟期。

今年早稻生产开局总体不错,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早稻种植面积达7100多万亩,较上年稳中略增,但受5月份以来持续低温寡照和局部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早稻生育期推迟3~7天,长势转差。其中,湖北黄冈等地早籼稻预计在7月14日至15日上市,较往年推迟3~5天。

今年早稻主产省病虫害也较上年同期偏重发生,同比增加近10%。各地高度重视早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开展了虫口夺粮行动,有效遏制了病虫重发危害势头,保障了早稻生产安全,目前早稻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

由于早稻生产关键时期遭受持续低温寡照,以及病虫害偏重发生,加上近期3号台风对广东早稻造成成灾面积11万亩,预计今年早稻质量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早稻单产也可能同比略有下降,今年早稻增产难度加大。

目前,华南等部分地区早稻陆续开镰收割。海南在6月下旬就已开始收获;广东早稻预计种植面积达到1300.76万亩,6月下旬以来自南向北相继开镰;湖南长沙、江西吉安和南昌、云南普洱等地早稻也已零星开镰。预计再过10天左右,南方主产区早稻就将全面成熟,大范围开镰将全面展开。

当前,国内稻米市场逐渐企稳,陈早籼稻收购价格较高,加上国内小麦收购价同比大幅上涨,预计今年早稻上市初期价格仍将高开。由于今年各地早稻储备补库任务相对较重,早稻收获推迟,将使早稻补库时间更趋集中,早稻上市初期价格高开后仍有上冲可能,预计主产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不大。

余粮减少 国内稻米略有涨跌

经过长时间的消耗,当前农户余粮已经基本见底。虽然新季早稻即将上市,但早稻主要是作为储备稻谷。而目前距早熟中稻上市还有一个多月,远水难解近渴,加上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冷清,加工企业补充库存主要依赖储备稻谷。进入下半年,储备稻谷轮出逐渐减少,市场供应压力显著减轻,稻谷走势相对略强。但在大米需求不振和进口大米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米市场上涨无力,“稻强米弱”有所显现。

7月5日,黑龙江虎林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2720元/吨,周环比上涨20元/吨;龙江2640元/吨,持平。吉林粮食批发市场稻谷收购价2860元/吨,持平。辽宁粳稻收购价2900元/吨,上涨6元/吨;粳米批发价5000元/吨,下跌50元/吨。河南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均价2520元/吨,上涨10元/吨。江苏中晚籼稻收购价2710元/吨,上涨6元/吨;粳稻收购价2810元/吨,上涨8元/吨;粳米出厂价4008元/吨,上涨5元/吨。湖北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均价2638元/吨,上涨17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36元/吨,下跌38元/吨;早籼稻市场收购均价2632元/吨,早籼米出厂均价3900元/吨,均持平。湖南长沙中晚籼稻收购价2720元/吨,标一中晚籼米批发价3800元/吨,均持平。上海普通粳米批发价4450元/吨,下跌50元/吨。安徽中籼稻收购价2550元/吨,持平;晚粳稻收购价2732元/吨,下跌4元/吨;中籼米批发价4004元/吨,下跌2元/吨;晚粳米批发价4380元/吨,持平。

6月份我国稻谷收购价总体呈震荡上涨走势。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6月20日,全国早籼稻平均收购价2660元/吨,比5月底上涨14元/吨;中晚籼稻2742元/吨,上涨11元/吨;粳稻2728元/吨,上涨9元/吨。

鲜有成交 早稻暂时退出拍卖

进入7月份,为做好新季早籼稻的收购工作,按照惯例,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暂时退出拍卖,本周开始,单周最低收购价稻谷投放量降为60万吨。由于今年早籼稻成交最为清淡,前6个月总投放量717.7万吨,同比减少681.7万吨;成交2万吨,同比大减57.5万吨;总体成交率0.28%,同比下降3.98个百分点。近段时间早籼稻均以流拍为主,鲜有成交。因此,早籼稻暂时退出拍卖,对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总体影响不大。

7月5日,最低收购价稻谷计划销售60.5万吨,较上周减少30.3万吨;成交2.6万吨,减少1.2万吨;总成交率4.29%,较上期增加0.1个百分点,主要是投放量同比大减30万吨;成交均价2616元/吨,周环比增加18元/吨。本周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主要由粳稻贡献,中晚籼稻全部流拍,这也是成交均价小幅上涨的原因。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稻谷累计销售2212.5万吨,同比减少1928万吨;成交47万吨,同比减少476.4万吨;总体成交率2.1%,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

随着储备轮出减少,稻谷供应压力继续降低,但受低价大米大量进口冲击,预计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利好有限 国际米价稳中走低

近期,国际大米市场传来两则利好消息,但力度有限,预计难以改变国际大米市场的走势。

其一,俄罗斯农业部声明,从7月1日至12月31日,俄罗斯将暂时限制出口氨基酸饲料和大米。这让人不禁想起5月上旬乌克兰对大米出口进行限制的一幕,但由于乌克兰不是大米主产国,这一消息对市场几乎没有影响。虽然俄罗斯大米产量是乌克兰的一倍左右,2021年大米产量达到107.4万吨,但占全球大米产量的份额也只有0.2%,且2022年俄罗斯大米产量预期下降。近年来,俄罗斯大米年出口量只有10万吨~15万吨,对国际大米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预计此消息对国际大米市场的提振作用不大。

其二,孟加拉国自2022年6月下旬至10月31日将大米进口的适用关税从62.5%左右降至25%左右,以改善供应并遏制主食价格上涨。孟加拉国是大米进口大国,2020/2021年度的大米进口量为135万吨。随着该国大米进口关税下降,预计大米进口将会增加,对印度等大米出口国有利。

但这两则消息预计难以抵消上周国际粮价大幅下跌和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充足的影响。7月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连续指数单周大跌10%以上,较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高价1310美分/蒲式耳下跌超过35%,且已低于2月23日的价格。同期玉米价格从年内最高点回落20%以上。

受此影响,上周国际大米继续呈稳中下跌走势,其中泰国大米几乎将前5个月的涨幅悉数回吐。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报398~402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5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84~388美元/吨,下跌13美元/吨。泰国5%破碎率白米报426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422美元/吨,周环比均下跌1美元/吨;白碎米报406美元/吨,下跌4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白米报418~422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403~407美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印度大米受孟加拉国关税下调利好提振有所走强,5%破碎率白米报343~347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28~332美元/吨,周环比均上涨5美元/吨。

随着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回落,国内外大米价差又将重新拉大,预计我国大米进口难以减少,虽然对国内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但国内大米市场预计也将再度承压。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