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保产量,三大区域一个也不能少
2022-03-29 10:16:52 字号:

保产量,三大区域一个也不能少

保产量,三大区域一个也不能少(一号文件里的任务清单③)

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襄河农场农机管理中心,几名技术人员忙着清理、检修双轴施肥盘。前不久,农场更新改装了一批施肥机械,今年春耕效率有望再上新台阶。

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被视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沿海地区等粮食主销区的种粮面积持续下降,主产区粮食供给压力不断增大,全国粮食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这意味着,三大区域要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担,共同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

主产区长期承担重任

——全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

最近,“三库”成了北大荒的流行词。北大荒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三库”指的是集团产地供应库、各地分销库、物流节点库。“我们建有产地供应库,能直接向各地分销库供应粮食。目前正在加紧打造物流节点库,让北大荒出品的优质粮食更加快捷地销往全国各地,送上百姓的餐桌。”

在中国的粮食版图中,黑龙江省、吉林省等粮食主产区长期承担着粮食生产供应的重任,是“北粮南运”的主力。但很多人不知道,南方地区也曾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方14个省份中就有超半数为粮食净调出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粮食播种面积开始呈现“南减北平”。

“粮食生产是主要依靠土地规模的产业。南方地区虽然土地生产率较高,但人均耕地较少,较难维持家庭生活水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何秀荣告诉本报记者。在此背景下,南方的农户或从事非农产业,或生产高价值的经济作物,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面积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得益于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农业装备水平改善,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中国粮食增长的重心逐渐由南转北。“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由盈余区流向短缺区,符合市场规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蒋和平说。

进入新世纪,中国施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依据各个省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总体特征,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的差异和粮食生产的历史传统等,将31个省(区、市)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

三大功能区分别有哪些?蒋和平介绍,目前中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其中,粮食主产区的地理、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粮食产量高、种植比例大,保证自给的同时还能大量调出商品粮,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粮食主销区经济相对发达,但人多地少,粮食产量和需求缺口较大,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产销平衡区对全国粮食产量贡献有限,但基本能保持自给自足,包括山西、宁夏、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贵州、重庆、广西、陕西和新疆。

连年丰收,但产能仍有差异

——主销区粮食自给率较低,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

这几天,吉林省抚松县抚松镇抚生村合作社成员正忙着研究科学选种。去年7月成立合作社以来,村里定时开展科技培训,指导村民在备春耕中选购优良种子和化肥。通过规模种植、集成应用高产技术,2021年每亩玉米实现了增产250公斤。

近年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不过,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各地区粮食产能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低的问题仍较突出。比如,2021年,广东省粮食总产量达1279.9万吨,而其总人口超1.2亿,人均粮食产量不足100公斤。福建省粮食年产量约500万吨,但粮食总消费量超过2100万吨,产销缺口达1600多万吨,粮食自给率仅23%左右。

“本世纪以来,主销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不再承担粮食生产的具体任务,其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快速下滑。”蒋和平分析说,由于城镇化步伐加快,主销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出现“撂地荒”,有效粮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削减。与此同时,由于种植经济作物比种粮的收益更高,主销区“非粮化”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为了补充粮食缺口,主销区须从主产区大量调入粮食。“为了保障全国粮食供应,目前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较大的粮食输出压力,资源消耗比较大。”何秀荣说。比如,作为中国主要农耕区之一的华北平原,就因长期超采地下水而形成了大漏斗区。

此外,主产区对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主销区,部分产粮大县“高产穷县”的状况有待改善。

“在中国,抓粮食生产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一号文件阐述了粮食分类分区目标,就是要明确粮食安全是全国各省份的责任和任务。”何秀荣说,主产区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主销区也要提高粮食自给率、保证种粮面积,产销平衡区则要继续保持基本自给,不能发展演变为主销区。“这需要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也需要压实各级责任,将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多管齐下以实现目标。”

保障在1万亿斤以上

——三大区域既要保证耕地面积,又要通过政策激励、科技手段让种粮有收益

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就要让农业生产者体会到实实在在的种粮收益,让其愿意种粮。

“每亩补贴9块多,一共收到了100多元补贴。”前不久,贵州省普定县坪上镇石板村的罗朝海收到了“一卡通”上的种粮补贴。去年,中央财政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年初预算1204.85亿元的基础上,追加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有效调动了全国多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近日,中央财政再次延续2021年相关政策实施方式,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稳定农民收入。

除了一次性的资金补贴,专家建议,保证粮食生产,还要在细节上做文章。比如,科学引导农民规划粮食生产布局,遏制农户种植的盲目跟风;对农户农业技术推广和设备引进行为进行补贴;积极引导减少或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运营。

对于主销区而言,提高粮食自给率意味着部分农业生产者从种植经济作物转向种粮,保证后者“有钱赚”尤为关键。蒋和平认为,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已从“吃饱饭”转变为“吃好饭”,可以通过选择优质的粮食品种实现高产优价。同时应培育粮食生产经营新业态、新模式、新功能,借助良种、良方、良技综合配套和打造粮食品牌等手段,让粮食产业真正有“利”可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提高粮食自给率必须做好耕地建设。一方面,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坚决保护耕地,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发生。

目前,多地已开始积极行动。《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0年)》出台,明确了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具体目标。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等要求。农业农村部日前明确,到今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发展生态高值粮食育种产业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突破领域,也是中国现代粮食种业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方向。”蒋和平建议,保障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还应适时调整国内粮食安全战略,比如从关注粮食产量连增到转向优质高产与粮食安全和营养价值相结合等,以应对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廖睿灵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