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芙蓉国评论丨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
2022-02-25 12:14:39 字号:

芙蓉国评论丨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

朝阳banner.jpg

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保粮食安全,让仓廪更实。一号文件在提出“两条底线”的同时,也为粮食安全底线划定具体目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全局战略谋划与系统对策设计来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种在哪里、怎么种地”三大关键问题,才能确保“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藏粮于民”,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几年,农民手中藏粮的比例虽略有下降,但农户储粮总量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也早已意识到了“藏粮于民”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农户的粮食储藏条件,以确保丰产收益和食用安全,尤其是应对气候冷暖变化和疫情防控等不确定因素。藏粮于民首先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户一直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关键主体,而家庭生产又是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来源。要让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化农民种好田,多打粮,就应超前谋划,及早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底线指标,做到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每一田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达标,只增不减。

“藏粮于地”,着力解决好“种在哪里”的问题。18亿亩的优质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藏粮于地就是要从宏观角度上确定种粮客体,统筹考虑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等多维属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轮作休耕等方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产质。尤其是在保持住永久基本农田产量产质的基础上,要划定更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成更多更好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耕地质量、耕地空间不遭受人为破坏,进而维持耕地综合生产力,为藏粮于民奠定坚实基础。

“藏粮于技”,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地”的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目标,需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的整体支撑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在“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的前提下,抓细藏粮于技,挖掘增产潜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要通过加强对良种、灌排、施肥、播种等技术体系的创新研发、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让科技进步逐渐成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

总之,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在破解影响粮食安全“谁来种地、种在哪里、怎么种地”三大瓶颈的基础上,立足全局,科学谋划,综合统筹,把“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体推进,引向纵深,确保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实事求是,落地执行。

来源:红网

作者:卞政

编辑:陈晓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