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粮食“十八连丰”夯实“百价之基”
2022-01-20 08:50:53 字号:

粮食“十八连丰”夯实“百价之基”

农业是百业之基,粮食是立足之本,其中,粮食也肩负着夯实“百价之基”的重要使命。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这样的产粮成绩让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8年获得丰收,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此外,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其中,粮食价格1.1%的上涨幅度在食品类价格中涨幅最低,为稳定全年物价水平,对冲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冲高影响贡献了积极力量。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实现“十八连丰”的粮食生产将继续为稳定物价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我国消化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高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发挥粮食“百价之基”的重要作用。专家提醒,稳定物价除确保粮食生产稳增之外,还须针对各自领域深入推动保供稳价,确保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

粮食生产稳增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对于2021年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用了“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即连年增产基础稳、库存充足家底厚、播种面积连年增、单产增加潜力大、政策机制有保障。

“对粮食安全的长期重视确保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创新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了粮食储备相对充足,持续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数据显示,2007—2009年,粮食产量维持在1万亿斤以上,2010—2011年维持在1.1万亿斤以上,2012—2014年维持在1.2万亿以上,2015年至今的7年间,则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充足的粮食产量保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继而通过稳定粮食价格发挥了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姜文来说。

赵盛帆从事粮农批发生意近20年,他已习惯了圈内朋友赠送的“赵大米”外号。“买大米找老赵,赵大米呱呱叫”成了他年复一年坚持粮食批发生意的动力。他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的大米价格持续稳定。“去年一度出现很多市民屯粮,我卖光了店里的大米,很多老主顾还跟我预订了很多‘期货’,我都是按照以往价格售出,一分钱也没多要。”他调侃说,“要不是中国人都爱吃米饭,我卖大米的生意估计早就干不下去了。”

言外之意,尽是对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市场供应充分的肯定。当然,并非所有粮食品类都如此。

“我们的素食店大多数菜品都是以豆制品为主材。主打本土生产的有机大豆一直是我们的招牌,但去年开始很难找到对路的本地大豆生产供应渠道,最后撤掉了这条宣传。”孙晓萌经营着一家素食店,之前她希望将本土有机大豆原料作为主打卖点,但近年来大豆产量下降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2021年主要品种粮食产量中,唯有大豆生产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

“我国受国际粮食产销波动冲击最大的正是进口量最大的大豆。”姜文来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我国大豆消费量占全球的30%左右,但国内生产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从国际上进口。他表示,要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在进一步增加粮食单产的同时,鼓励大豆生产,出台更支持大豆生产的政策,促进国内大豆生产。“中国大豆生产绝对不能放弃,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肉蛋奶生产受制于人,要进一步提升肉蛋奶生产安全水平。”

稳物价仍须强化需求引导与保供并济

展望2022年物价走势,市场分析认为,受猪肉价格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物价涨幅或将有所扩大,但仍将处于合理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猪肉生产持续增长,价格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2021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0.9%,其中,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30.3%。

对此,市场分析认为,这是猪肉价格进入筑底回升阶段的表现,预计2022年猪肉价格将进入上行通道,拉动CPI温和上涨。市场还普遍预测,2022年全年CPI同比涨幅或将比2021年有所扩大。

因此,2022年继续实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将成为重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要确保物价在合理区间波动,需要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与需求有效引导相结合。”汪浩表示,这必须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展开应对,提升稳物价能力。

在国际层面,虽然疫情有所反复,但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大趋势下,大宗商品生产重新开工,物流运输逐步畅通,全球供给与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平衡。同时,欧美等国货币政策酝酿回归常态也将对稳定国际物价水平形成利好。

在国内层面,保供稳价效果将继续释放。一系列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组合拳”也将为市场降温。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自2021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包括增加对重点市场如煤炭、农产品等的投放,旨在有力打击投机炒作的哄抬物价行为。

“与此同时,还要科学做好大宗商品市场周期性因素研判,准确评估疫情影响下的全球通胀预期,有效引导需求,稳妥推进经济复苏举措,形成稳定的价格预期。”汪浩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童彤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