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常抓不懈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
2021-11-08 09:31:12 字号:

常抓不懈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

编者按: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方案》对农业生产、粮食储存、粮食运输、粮食加工、餐饮消费等全链条、各环节的节粮减损做出系统部署,并对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引导提出明确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方案》要求,促进节粮减损工作落细落地,即日起,本版开设“节粮减损在行动”专栏,陆续刊登系列解读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当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机收率分别达到94%、98%、79%,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浪费、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如果三大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全国就可挽回120亿斤左右的粮食损失,推进机收减损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广泛组织开展了机收减损大培训、大宣传、大比武活动。“三夏”期间小麦机收减损约25亿斤,平均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双抢”期间早稻机收减损近5亿斤,平均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各地秋粮机收减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紧粮食生产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收获机械、机手操作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这两个关键要素,紧盯主粮作物和“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落实落细农机管理服务措施,不断强化宣传动员、机手培训、技术指导、装备升级、质量管理、政策引导及服务保障,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

要广泛宣传动员。抓好机收减损工作,必须在全社会全行业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广泛动员地方政府部门和基层农业农村干部及时实现粮食机收工作重心转移,从只关注抢收到既关注效率更关注质量,从宣传引导、责任落实、监督检查等工作措施入手,尽可能消除主观认识不足和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常态化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激发广大机手比学赶超节粮减损技能的荣誉感使命感,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活动,营造广大农机手、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

要强化机手培训。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质量。要加强水稻、小麦、玉米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宣贯,分区域分作物修订完善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千方百计避免增加损失。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针对性强化骨干机手的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统筹利用农机职业院校、骨干农机企业以及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专业化力量,形成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督促农机产销企业加强对购机农民使用农机的培训,引导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做好机手培训工作,特别要强化新机手田间操作实训,切实提高规范作业能力。进一步加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环节管理,规范田间(模拟)作业驾驶技能考试程序、严格考试标准。组织各级农机推广骨干和农机化生产一线“土专家”,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巡回指导,降低收获损失。

要提高装备质量。良好的收获机械装备质量和性能是减少机收损失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引导生产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提档升级。全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的应用。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监管和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严格把关,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稳定支持农业机械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薄弱环节技术,将损失监测、智能化技术融入收获机械产品提档升级中,进一步优化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能力,切实提升机收减损性能。

要提升应急收获能力。突发气象灾害等异常作业条件下,应急机收装备供给及服务组织能力跟不上,将显著加大收获成本和收获损失。要加强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增加应急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应急作业服务队,补齐应急救灾能力短板。密切关注大规模机收期间气候变化,及时研判会商灾害天气对机收进展的影响。针对可能发生的强降雨、大风导致农田积水、作物因灾倒伏、机具供给局部紧张等紧急情况,制定农机化防灾救灾应急预案,根据灾情迅速协调周边地区和农机产销企业,增加适用机具支援抢收。提早摸清烘干机械保有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分布情况,协调就近匹配烘干用机需求,保障已收粮食安全入仓,减少霉变等产后损失。针对“小散偏”地块机械化收获难题,各地要全面梳理,推动把农田建设“宜机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地理因素形成的“小散偏”,推动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等经营模式创新,努力解决因分散经营所形成的“小散偏”,精细化调度机具对接需求,确保“小散偏”地块及时获得机收服务。

要开展精细指导服务。掌握机收减损详实情况是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的前提。各地要通过摸底调查,召开专家和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座谈会,研究粮食作物机收损失情况及原因。组织农机推广、鉴定等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开展机收地块随机实测抽测等工作,摸清辖域内机收损失真实情况。要在“三夏”“双抢”“三秋”重要农时期间,加强对地方机收减损工作指导服务,确保各项减损措施落实到位。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