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怎样让耕地保护“长出牙齿”
2021-10-20 09:21:08 字号: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怎样让耕地保护“长出牙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耕地是14亿人赖以吃饭的生命之根,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在当前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短短一句话,连用“严防死守”“长牙齿”“最严格”等表述,充分彰显了保护耕地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其中内涵值得深思。

为什么要让耕地保护“长牙齿”?答案早已有迹可循。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撰文指出,土地是一个硬制约,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因为事实明摆着,浙江“就这么一点地”。从浙江到全国,情况何其相似?陆地国土面积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事实明摆着,整个中国也“就这么一点地”,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逾越、不容踩踏。在全面现代化新征程中,农民可以进城,但耕地绝不能“非农化”,粮田绝不能“非粮化”。

当然,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越是这样,越是考验我们的执政智慧和水平。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的关系,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看耕地、抓耕地,就有可能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解决“硬制约”,要有“硬措施”。唯有以“严防死守”的决心,用“长牙齿”的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我们才有基础去谈生存、谈发展。

长牙齿,必须“咬得疼”。对乱占耕地建房、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理要“硬起来”,该拆除的拆除,该没收的没收,该问责的问责。对违法违规操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起到震慑作用。通过加强执法督察力度倒逼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让各方责任主体从“找借口”转变为“想办法”,真正肩负起保护耕地的重任。

长牙齿,还得“有力气”。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构筑起“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数量不能讨价还价,无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造林修路、挖塘养鱼,都不是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的借口;质量更不能讨价还价,在耕地占补平衡中,要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今天对每一寸耕地的珍惜和“严防死守”,是为了长远可持续的明天。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