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喜讯!3.35亿亩小麦归仓,夏粮再获丰收!
2021-06-24 17:12:52 字号:

麦浪滚滚,颗粒归仓。刚刚,农业农村部传来喜讯:截至6月23日,全国3.35亿亩小麦收获接近尾声,从各地实打实收和各方反映的情况综合研判,今年夏粮再获丰收,预计单产提高3公斤,产量又创历史新高!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喜获丰收。李峰摄

“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当头炮,占每年粮食产量的1/4。夏粮生产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赢得主动,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掂一掂麦粒,是沉甸甸的分量。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各地普遍反映麦穗多、麦粒重、质量好。“整个小麦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总体较好,‘麦收八十三场雨’场场不落,下得都是时候,土壤墒情为近年来最好,光温匹配也适宜,利于小麦生长,小麦灌浆时间长, 每一粒麦子可都是实打实的!”

河北省青县上伍乡欧辛庄村,农民抢收抢种。 王子涵摄

政策支持力度大,今年小麦面积扭转连续4年下滑势头

“小麦最低收购价又涨了,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行走在丰收大地上,麻辣姐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民舒心的感慨。

重农抓粮,离不开政策保障。继2014年底建立起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今年我国推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包括提高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将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到了三大粮食作物等。今年夏收,小麦面积扭转连续4年下滑势头,整整增加了300多万亩!

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义渡镇大李村,全村1300多亩地,去年冬季种的全是济麦44优质高筋品种,近期已经全部机收归仓。“这茬麦子不光有最低收购价托底,我们还跟省农科院农研公司签了订单,一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毛钱。”丰收时节,大李村党支部书记、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功华手头算着账,心里特踏实。

丰收了,河南西平县二郎镇小王庄村的农民喜不自禁。 刘洋摄

为了让粮食长得更好、产得更多,田间生产条件也越来越给力,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最新统计,今年1—4月,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3383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33.8%;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21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61.4%。

“俺有3亩地都在项目区,以前田里道很窄,现在不但路渠相连,浇水更方便了,插入射屏卡就能用水,种地更省心!” 陵城区于集乡西朱村农户付振芳感慨。今年3月底,于集乡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正式完工,据测算,每年能节水100万方,增产粮食520万公斤。

防病治虫动手早,田间管理抓得实

沉甸甸的丰收果实来之不易。去年秋冬种以来,从发芽、返青、起身,到抽穗扬花、籽粒灌浆,今年夏粮先后经历“倒春寒”、病虫害、抗倒伏等多个关口。好在,农技及时下田到户,帮助粮食生产稳稳迈过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生物灾害。受雨水、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我国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呈重发态势,特别是在小麦产量占全国1/4的河南,今年小麦条锈病在冬前见病,比常年提前近100天,为多年来发病最早的一年。

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今年俺家的麦子亩产1300斤以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浚县伟一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位起说,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前些日子还刮起大风,田里的麦子一株没倒、颗粒未损。一方面是品种优势,另一方面离不开精准的农技指导服务——“播种冬小麦前,县里土肥站专门过来测土配方,指导拔节期科学追肥,小麦才能长得壮。病虫害高发期,县里及时组织统防统治,把产量早早‘锁’住喽。”

作为河南省浚县优质专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高级农艺师胡振方整个夏收期间一直奔波在田间地头,叮嘱种粮户不放过每一个增产关键节点。“浇好灌浆水,能调节土壤湿度、保根护根,还有利于养分运输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粒重,并减轻干热风危害。”

麻辣姐了解到,针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今年重发态势,全国主产区普遍防治2遍左右,把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通过合理调配肥水,加强技术指导,我们不但顺利实现“虫口夺粮”,夏粮单产又创新高,预计每亩能提高3公斤!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必须要给全国的农技人员点个大大的赞!

机收减损效果好,增产增收马力足

在麻辣姐看来,夏粮从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械化收获。尤其是各种高效大喂入量的机型、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等各种“新神器”轮番上阵。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的麦田里,农民驾驶秸秆打捆机回收小麦秸秆。高启民摄

这些年,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拉动下,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已达到157万台,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挥镰割麦、芒刺扎手”的光景早已离我们远去。三夏大田里常常是只见机器不见人,壮观的机收机播场面直叫人叹为观止。

今年“三夏”期间,各地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其中25万台参与冀鲁豫苏皖等多省跨区作业。走进产粮大县河南浚县,机手们无一不透着自豪:“县里100多万亩小麦,咱们满打满算不出一周就全部收完了!”

机收的好处不仅在于高效,而且有助于减损增收。当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达到97%、94%和78%,利用机收减损的空间很大。据测算,把小麦机收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25亿斤以上,潜力非常可观。

“机具调整好了吗?要选择好作业路线,把握好作业速度,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别忘了‘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收’的古训,记得适时收割啊!”位于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咸阳,麦收乍一启动,当地农业机械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马亚娣和同事们就早早来到泾阳县桥底镇褚牛村的麦田里,向机手们提示机收减损操作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在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今年,各地狠抓机手培训,优化技术方案,许多产粮大县还专门下发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手册,推广标准化作业,多地机收损耗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放眼广袤沃野,整齐的麦茬在阳光底下泛着金色,热闹的田野里正迎来新一轮耕种。夏粮已经丰收到手,下半年的秋粮是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农事须臾不可松懈。粮食生产,就是要把每个环节抓紧抓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牢牢地端稳手中的饭碗。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作者:郁静娴

编辑:李偲

点击查看全文
喜讯!3.35亿亩小麦归仓,夏粮再获丰收!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