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转基因技术安不安全?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常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甚至被有关转基因的谣言蛊惑。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针对相关问题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答,推出系列作品《转基因你问我答》,为公众答疑解惑。
作者:徐乐天(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手中有粮,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争取主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但我国社会秩序始终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十三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很多人提出疑问: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成熟的水稻(Sergei Akulich 拍摄)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谈转基因色变。虽然他们并未真正了解过转基因,但关于转基因的“谣言”,如致癌、致突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却广泛流传。然而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技术没有因为质疑而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不断改良、进步,造福大众。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逐渐参与到公众生活中,带来的很多便利与优势。对农业生产来说,比较明显的好处是转基因技术减少了病虫害损失,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因为人口持续增长带来的粮食供应压力。
发展转基因作物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紧缺,保证粮食安全仍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一些外部环境,例如各类灾害的发生也可能引发粮食危机。据联合国报告《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0》,“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可能导致多个国家、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2020年4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至今年年底,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激增至2.65亿人,约为2019年的两倍。《科学》杂志发文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市场持续动荡。
此外,干旱、洪涝以及蝗灾等自然灾害同样会带来粮食危机。拉尼娜现象期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减产严重。在各类灾害的压力下,许多国家如越南、泰国、俄罗斯等选择限制粮食出口。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和玉米等饲料用途粮食6090万吨,同比增长20.6%。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国际农产品供求关系会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但保障粮食充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通过发展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藏粮于技,将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图片来源:Science)
转基因技术只能用于保障粮食安全吗
除了保障粮食安全,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病毒、细菌导致的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经过转入抗病基因进行改良后,不仅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如抗病毒番木瓜等。转基因植物还能够用于改良土壤,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转基因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也被广泛应用,具有高去除环境污染物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在处理一些污染物如合成染料、重金属和农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转基因动物同样为面对着各类动物疫病威胁的畜牧业带来希望,如抗禽流感的转基因鸡、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等正在研发中。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培育能够产生人类所需要的药用物质的转基因动物,如细胞因子,药物蛋白等,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根际有机污染物的生化/生物技术处理(图片来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转基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图片来源: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自1973年诞生以来,转基因技术在争议中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在农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进行转基因研究,开发新的转基因产品。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转基因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大豆产量还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自给率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掌握和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更是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也将为提升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C. Snell, A. Bernheim, J. Bergé, M. Kuntz, G. Pascal, A. Paris, A. Ricroch, 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impact of GM plant diets in long-term and multigenerational animal feeding trials: a literature review,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 50 (2012) 1134-1148.
[2] D. Laborde, W. Martin, J. Swinnen, R. Vos, COVID-19 risks to global food security, Science (New York, N.Y.), 369 (2020) 500-502.
[3] I. Hussain, G. Aleti, R. Naidu, M. Puschenreiter, Q. Mahmood, M. Rahman, F. Wang, S. Shaheen, J. Syed, T. Reichenauer, Microbe and plant assisted-remediation of organic xenobiotics and its enhancement by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recombinant technology: A review,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1582-1599.
[4] L. Liu, M. Bilal, X. Duan, H. Iqbal, Mit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67 (2019) 444-454.
[5] M. Kwon, B. Koo, D. Kim, Y. Nam, X. Cui, N. Kim, T. Kim,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chickens expressing the human erythropoietin (hEPO) gene in an oviduct-specific manner: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chicken eggs containing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egg whites, PloS one, 13 (2018) e0194721.
[6] M. Hryhorowicz, D. Lipiński, S. Hryhorowicz, A. Nowak-Terpiłowska, N. Ryczek, J. Zeyland, Applica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ig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Genes, 11 (2020).
编辑:李偲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