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三亚召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宣布:
目标1亿亩!海水稻产业化加速
1月15日,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三亚开幕。论坛上,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大会主席,并通过视频形式致辞,宣布过去一年其团队在海水稻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2020年,由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全国示范种植海水稻面积扩展到10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博士介绍,自2017年开始,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牵头国内18家单位,组建了国内唯一一个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通过建立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以及育种材料筛选程序,针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设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组、沿黄粳稻组、华东沿海籼稻组、华南沿海籼稻组4个组别,在广东、浙江、海南、江苏、辽宁等34个区域试验基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东北等18个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测试试验。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家耐盐碱区域试验审定。
在盐碱地上种出来的海水稻,是什么味道?科研人员表示,海水稻米吃起来不咸,根据不同的种子,会在口味、软硬、甜糯等维度有不同表现,整体口感跟市场上的大米差别不大。而且因为种植的土地是碱性环境,病虫害源不易繁殖,不需要喷洒农药,海水稻是安全和健康的。
论坛中,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产学研促进会海水稻协创平台、中国科协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等多个海水稻科研平台揭牌成立;多方就中财戎熙九天海水稻产业基金、长三角海水稻新城市农业土地信息智库等多个项目进行签约,共同推动海水稻的种植和开发。
当晚,“中华拓荒人奖”颁奖典礼举行。据了解,该奖项重点奖励在海水稻及盐碱地利用方面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农业工作者及团队。
国际海水稻论坛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本届论坛以“金融、产业、十百千,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通过技术融合赋能、产业交叉渗透、体制系统创新等方式多维协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集聚,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李偲
作者:李艳玫 傅人意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