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消费行为变化影响粮价走向
2020-12-28 09:32:34 字号: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将达到27.6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7.62亿吨、大米产量5.08亿吨、大豆产量3.69亿吨、玉米产量11.33亿吨,均为历史高水平;全球谷物库存8.5亿吨,库存消费比非常合理,供应完全有保障。

为什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粮食价格还会上涨呢?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新冠疫情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提出警告:在粮食生产供应有保障的情况下,如果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阻断的方式,那么,最终结果可能就是粮食安全稳定的基础被破坏了。

今年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经济大幅度滑坡,在一个危机的背景之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很多时候都会处于一种无助、茫然的状态,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往往带有一种恐慌和焦虑的心态,这样就使得信息本身的信号作用在传导过程中被不断放大。

今年年初,越南、泰国等一些大米出口国担心本国的大米供应会受到疫情困扰而出现供给不足,在出口方面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然而,全球粮食贸易量接近5亿吨,大米贸易量不足5000万吨,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每年出口量1200万~1500万吨,越南、泰国年贸易量仅600万~800万吨。尽管出口量很小,但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国限制出口的信息对整个大米市场的影响很大。

人们消费行为的变化对市场供需和价格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会扭曲或者改变市场真实的供需关系。经济学里有两个模型:一个是收敛型蛛网模型,一个是发散型蛛网模型。当市场主体认为市场供应大于需求的时候,市场供需关系往往表现为收敛,因为大家都预测价格会下跌,所以用粮企业会保持最低的库存水平;而在粮食价格预期上涨的时候,企业会尽可能多地做库存,这就是发散型的市场需求。

今年我国玉米市场备受关注,由于人们对玉米价格持上涨预期,很多企业都想多存粮,很多贸易环节都想晚卖粮。实际上,我国每年玉米需求量为2.9亿吨,每个月大概2400万吨,如果企业都多存一点粮,时间上都想晚卖一点,市场供需变化在行为意愿下会出现一个剧烈的变化。

可喜的是,今年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多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依然超过6.5亿吨,其中玉米产量再次超过2.6亿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三大谷物的总体产需基本平衡,日常消费的口粮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

我国小麦和稻谷继续维持产大于需的状态。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可能主要体现为饲料粮的安全,一个是玉米,一个是以大豆为原料所压榨的豆粕。当前玉米市场期货价格在涨,但现货价格并没有跟进,有些地区还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国内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水平,豆粕价格保持稳定态势。

市场上没有哪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只涨不跌的,而且现在玉米正处于集中上市期,市场供应量越来越大,因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当前的玉米行情,做到心中有数,保持正常的采购和销售心态。

本报记者石金功根据“2020中国粮油财富论坛”主题演讲整理,原文刊登于2020年12月24日粮油市场报2020中国粮油财富论坛特刊)

编辑:李偲

来源:粮油市场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