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粮食产量“冲”上去

2020-06-05 15:09:04 农民日报
作者:张振中 编辑:李偲
字号:

如何让粮食产量“冲”上去

——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南方冲垅田宜机化改造

本报记者 张振中

如何让粮食产量“冲”上去

全国人大代表周玲慧正在撰写建议。 资料图

“老乡们,放心吧!我决不让冲垅田因为农机进不去、耕不了而‘冲’掉了粮食增产的潜力,这次我建议推进南方丘陵冲垅田进行宜机化改造。”前不久,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周玲慧一刻也没闲着,忙着接老家湖南新邵县的农民朋友们打来的电话。放下电话后她对记者说:回湖南后我得全程督办,将这件民生大事落实到田间地头。

新邵县曾经是湖南的产粮大县,因地处山区丘陵多冲垅田。近年来,周玲慧每次回到老家就看到了家乡的农民还在用原始的方法耕种这种冲垅田。“看到父老乡亲还用这种老式的耕作方法辛勤劳作确实不易!看到现代农机进不去非常忧心!看到田地抛荒真的痛心!”面对记者,周玲慧一连发出三个感叹。

带着这种忧思,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她跑遍了湖南许多丘陵山区进行调研。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她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编制南方丘陵冲垅田便利农业机械作业改造规划、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

一石激起千重浪。她的建议引起了南方山区农民朋友的共鸣和全国人大代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关注,大家共同探求南方丘陵冲垅田宜机化改造的良方。

现状:冲垅田农机进不去 耕种太困难 抛荒较严重

冲垅田又称冲田、山垅田或山坑田,系山丘受流水侵蚀成谷地,被泥沙堆积和填高后,经劳动人民垦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一类山谷水田。这类山垅田的分布,遍及南方各省,面积广大,但传统耕作方式单产很低,一般平均亩产只有200~400斤。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安全问题近期引起海内外关注。周玲慧认为,要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要向高标准农田要产量、要效益;另一方面,南方丘陵冲垅田的粮食增产潜力不容忽视,只要加以宜机化改造,有望每亩增产200~500斤。

此前冲垅田宜机化改造进展较为缓慢,让周玲慧忧心忡忡。虽然她的身份是湘电集团电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这种责任感驱使着她利用节假日时间常年在山区调研。她看到了惊心的一幕:南方丘陵冲垅田由于坡度较大、丘块较小的影响,不利于农业机械作业,农民不愿耕种;因为不利于农业机械作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不想去流转冲垅田种植,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抛荒现象。

冲垅田机械耕作难,这在产粮大省湖南并非个别现象。省农机局原局长王罗方认为,湖南整体属丘陵山区地势,平湖耕地面积不到20%,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70%,覆盖人口超60%,但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仍处在起步阶段,欠缺或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

王罗方分析,丘陵山区农机化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地形条件差,地块细碎零散、坡多台多埂多、形状不规则;二是种植制度复杂,作物品种多、作业方式独特;三是农民收入和从业素质不高,购买新型农机和接受农机化技术的能力较弱;四是适用的农机研发困难,市场规模小,售后服务成本高;五是单位面积农机装备量大且投资效益低。据估算,丘陵山区单位面积耕地同水平农机化装备量大约是平湖区的3.3倍,其农机装备投资回收期比平原地区长1倍以上;六是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不多。因此,王罗方建议,湖南需要从困境中找出路,推动丘陵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正是锻造我国农机高水平研发制造能力的最佳平台。

对策:纳入“十四五”粮食生产规划 选机适地 改土适机

宜机改造、规划先行。周玲慧建议,有关部门要编制“南方丘陵冲垅田便利农业机械作业改造规划”,将南方丘陵冲垅田便利农业机械作业改造作为国家“十四五粮食生产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规划中要明确,通过改造使这部分农田农业机械进得去,耕作展得开,需要的水源有保障;有机耕道通达每个丘块,便利农业机械进入作业和转移;丘块宽度、长度、平整度适合农业机械耕作。

适宜机具的研发成为宜机化改造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屈胜建议,应充分挖掘冲垅田耕地资源的优势,继续加强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冲垅田丘块小、坡度大状况的高效农机具。

“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和种养情况千差万别,推行农业机械化一定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所以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一个机地互适的过程。”王罗方在实践中提出了12字良方:既要选机适地,也要改土适机。

在选机适地方面,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探索,湖南研发的自走式旋耕机、轻型履带拖拉机、山地轨道运输机、肥料深施机、生物质制肥机、林下垦复机、遥控飞机、高效精准施药机等,都通过了实践检验,可以根据不同耕作要求进行改造改良。

推动适机田土改造以改善丘陵山区农机化条件,也就是改土适机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新化县枫林街道办事处接龙村党总支书记阳海玲建议,如在她的家乡,可以将原来条块分割的农田,改造为适度规模的块状农田,配合水渠和机耕道等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提供有利条件。

历经几年的摸索,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总结推广出了“Z字形联接、削苹果式改土、轨道拖机上山”三种改土适机模式。但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样的改土适机模式并不是针对单纯的水稻等粮食生产,而是因地制宜适应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对症下药,湖南省成功探索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组织开展了茶叶、花生、薯类、胡萝卜等多种作物机械化试点。

在湖南,这样的试点早在3年前在湘乡市开展。去年湖南农机部门在石门、麻阳等6个县市开展果菜茶田土宜机化改造试点,今年试点扩大到15个县市区。省财政对每个试点县市区给予奖补资金200万元,要求每个试点县市区完成果菜茶田土宜机化改造1600亩以上,做到“地块互联互通、合理布局沟渠、土壤培肥熟化”。

近日,慈利县举办2020年果园田土宜机化改造现场演示推进会。此次试点计划新建和改造果园面积1500亩,根据初步测算,通过果园田土宜机化改造,每亩可以降低劳动力8个,降低作业成本600多元,提高产量500斤,每亩增收700元左右。

而在全国层面,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2019年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在强劲的政策推动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这块短板将早日补齐,粮食及山区特色农产品的增产潜力将进一步被拉动。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