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无虞,大国仍须重稷

2020-05-27 16:03:51 求是网
作者:思力 编辑:李偲
字号: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农,天下之大业也。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出口,不少国家因缺“粮”而乱了阵脚。相比之下,我国始终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有序,这其中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今年4月,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六保”,保粮食能源安全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粮食,不仅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定国安邦之重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粮食生产稳不稳,关乎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耕地资源,对端牢14亿中国人的饭碗,尤为重要。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作为接下来的一项重点工作单独提出要求。2月25日,在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粮食稳,人心稳,国家方可稳。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印发春耕生产指南,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到了防控疫情和春耕生产两不误,确保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一项项细致到田间地头的部署安排,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关心和重视,对特殊时期农业生产战略部署的深思熟虑。

广阔农田,大有可为。如今,春播已过九成,面积稳中有增,夏粮小麦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软硬件”同时发力将助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注入,农业科技创新既帮助农民不断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李振声的远缘杂交小麦……中国人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领先国际的粮食品种。

从地瘠“斗笠田”到丰产“吨粮田”,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春耕”,从“灾殃难测”到“高科技防灾”,现代科技为我国农耕注入了“硬核生产力”。

如今,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14亿中国人的饭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农业和粮食是民生根本。藏粮于民,肚子不饿,民心才能稳定,群众才能沉下心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再次得到彰显。只有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才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小小的米袋子、菜篮子里装着的是百姓的大民生。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取得丰收,为我们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底气。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对我国化解各种危机,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粮食安全无虞,大国仍须重稷。

如今,虽然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仍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尚存在诸多风险隐患,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绷紧,不能有丝毫松动。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重从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加强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补齐“三农”领域发展短板,牢牢将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农兴正当时,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