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邢玲
通讯员 宋铁山 曹玮 邹鹏
今年早稻生产有什么新变化?农民种双季稻的积极性如何?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怎样……连日来,记者深入益阳市多个县市区的早稻生产一线,踏田垄阡陌,访大户企业,感受颇深。为了大地的丰收,益阳早稻生产“稳”字当头,质效优先。
一田有三用,增收添新途
“我们公司今年尝试‘稻稻虾’种养模式,就是将现有农田由以往的‘一季稻+虾’变为‘双季稻+虾’。目前公司发展‘稻稻虾’面积1180亩。眼下早稻秧苗已育好,再过几天就可以机插了。‘稻稻虾’粮食产量会更高,亩产效益将提高20%左右。”4月15日,在南县三仙湖镇,湖南溢香园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跃忠介绍。
南县浪拔湖镇红星村,朝晖合作社的社员们则忙着将2350亩农田的种植模式,由“一季稻+蔬菜”改为“双季稻+蔬菜”。“这样,每亩田蔬菜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多种一季水稻可多产粮食500公斤、增加补贴270元,每亩产出就会多产出500多元。”合作社负责人朱艳平给社员们算细账。在朝晖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种粮大户纷纷效仿,“稻稻菜”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并引发双季稻改种热。去年全镇双季稻种植面积360亩,今年达1.6万亩。
今年,南县积极探索“稻稻菜”“稻稻虾”“稻稻油”等“双季稻+”种植新模式,实现“一田三用”。目前,全县推广“双季稻+”新模式示范田近5000亩,预计带动发展“双季稻”面积5万亩以上。
农田“吃”绿肥,增效保生态
4月14日下午,资阳区新桥河镇种粮大户匡固其在流转的农田里,和帮工一道往有序抛秧机上搬秧苗。秧苗装好后,只见有序抛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沿着抛秧带均匀地落入田间。不到10分钟,一亩田便种满了嫩绿的秧苗。“这些秧苗好福气呢,‘吃’的都是绿色食品。”匡固其笑着说。
原来,匡固其已有7年紫云英种植经验,他流转的稻田都用紫云英当肥料。“农田‘吃’绿肥,稻米口感更好,价钱更高,还可大量减少化肥使用。”匡固其说,根据测算,每亩可少用5公斤化肥,稻谷单产每亩可增加32公斤。原本只种一季稻的他,今年将2000多亩农田全部种植双季稻。
从2012年起,资阳区通过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大户示范等方式,大力推广绿肥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全区建成绿肥生产万亩示范片2个、千亩示范片7个、百亩示范片35个。去年资阳区绿肥生产总面积7.5万亩,减少化肥用量2980吨。
机械来帮忙,种田变轻松
4月13日,赫山区龙光桥街道的一处农田里,工人们刚把插秧机上的秧盘装好,农田谋士水稻专业合作社驾驶员周继承穿着皮鞋,一个健步跃了上去,挂上前进挡,踩上油门,载着绿油油的秧苗开始作业。一丘3亩左右的水田,片刻工夫,就被插满了秧苗,整齐划一。周继承没有熄火,径直越过田垄,开到另一丘田里。队长孙学渊对机插秧的好处如数家珍:“秧苗机插不仅工作效率高,种出来的田,产量都高些——秧苗间距相对较密。蔸数一多,产量自然高,与手插秧相比,亩产至少高75公斤。”
据了解,赫山区今年早稻种植面积42.7万亩,比去年增加10万亩。全区共投入大中型旋耕机800多台套、高速插秧机300多台套、机械穴直播机10多台套及育秧设备、灌溉等农业机械13800台套,保障机耕率99%以上,机种率50%以上。
借力机械化种田,可以更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4月16日,在沅江市共华镇和裕村,专业化从事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沅江市万家丰公司,组织员工依次升起数台植保无人机,向已经完成播种的稻田均匀喷洒药剂。公司负责人黄安辉介绍,公司现有植保无人机25台,日作业能力1万亩以上。据了解,沅江市有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3家,服务面积110万亩以上。
截至4月15日,益阳市累计完成大田翻耕面积167.55万亩,为省定任务的101.54%;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27.98万亩,为总任务的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