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作为栽培早成熟早的南方籼稻,具有特定的甚至是其他稻类难以替代的用途。早稻可做口粮也可做非口粮,粮食紧张时,早稻的高出饭率利于备荒也利于耐饥;粮食充裕或玉米紧张时,早稻的营养品质决定了早稻可作为口粮以外的其他用粮。
近来都在说恢复双季稻面积,稳定早稻面积并力争有所扩大。近日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要求把意向种植面积落实到位,说到了点子上。
春耕生产到了关键时候,各省行动如何?能否到位?先看看湘赣粤桂4个早稻大省区的情况。湖南提出迅速将1830万亩早稻面积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和田块;江西要求早稻面积必须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广东预计今年早稻播种面积1252万亩,机种早稻面积达250万亩;广西要求千方百计扩大早稻播种面积,大力推广“早稻+晚稻(再生稻)+马铃薯(红薯)”等模式。
此外,较大的早稻生产省,安徽要求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等双季稻主产区稳定早稻播种面积250万亩左右。湖北根据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规划早稻150万亩左右。
双季稻是年内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的稻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单产连年跃升,总产不断攀升,但早稻产量逐年减少,已从最高时1984年的5330万吨降至2019年的2626万吨的最低点,减幅过半;所占粮食总产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16.67%下降到2019年的3.96%。
抓好双季稻生产,要从早稻抓起。进入2020年,全国两个最大的早稻生产省,江西要求享受补贴的国有耕地和村集体耕地,有条件的要积极推进双季稻种植;湖南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早谋划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着力解决因劳力缺乏不能育秧、技术不熟不会育秧、成本偏高不想育秧造成的“双改单”问题,稳定全省双季稻面积。
所以出现“双改单”即双季稻改为单季稻的情形,除前述育秧积极性下降之因外,还有农民自身温饱过关、避开春涝秋旱种植中稻风险小、种粮收益偏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等因素的影响。
恢复早稻播种面积的潜力很大。湖南2019年早稻播种面积1641.9万亩,比2018年减少215.4万亩,减少1/10以上,比2017年减少432.75万亩,减少1/5以上,比2014年减少538.05万亩,减少近1/4。10个早稻生产省,同期累计减幅大体相同。反过来看,在早稻省恢复并稳定早稻播种面积,空间较大。
更重要的,早稻作为栽培早成熟早的南方籼稻,具有特定的甚至是其他稻类难以替代的用途。如普通早籼稻经自然干燥后的耐储性,使其有别于原始水分高的晚稻或优质稻而成为储备粮的首选品种;早籼稻的生长环境包括灾害性天气少,使其比较容易获得稳产高产;早籼稻的品质属性及较低价位,使其成为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的抢手货。近年粮市上,籼稻籼米几度走俏。
我国明确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而稻谷是最大的口粮品种,早稻尤其是优质早稻还是部分南方人的口粮。早稻可做口粮也可做非口粮,粮食紧张时,早稻的高出饭率利于备荒也利于耐饥;粮食充裕或玉米紧张时,早稻的营养品质决定了早稻可作为口粮以外的其他用粮。
到了这个节点,早稻不可以再滑坡。务必在严格防疫的基础上,重视早稻这季最早上市的稻谷生产,争取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
有早稻种植习惯的省份,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进一步分析“双改单”的原因并拿出对策,落实调整完善后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层层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中央关于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要求。
各地规划面积、意向面积不小,但业界有人担心能否落到实处,这得有扎实的检查措施。广西要求4月底前上报早稻播种面积具体地块图斑资料,并适时组织种植面积核查。湖南要求66个早稻生产大县向省里派驻的调研指导组提交集中育秧的明细台账,各调研组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更好地督促落实早稻生产面积。江西派出44个服务指导组进驻44个县进行一个月的“一对一”指导,指导各地抓好早稻面积落实。
其实,早稻面积稳否?所报情况实不?在公路直达村组、网络铺天盖地的今天,只要将上报资料与下乡查看结合起来,是不难到位的。(作者系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