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影影)粮油市场报记者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获悉,3月2日,中粮协发布《积极发挥协会引领作用,支持粮油骨干企业保供稳价复工复产有关情况的报告》,积极组织广大会员企业和各级粮食行业协会履行社会责任,全面投入到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去。
该报告共五个主题,阐述了中粮协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保供稳价的系列工作安排,总结了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部署了中粮协下一步重点工作。
根据报告,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粮食行业积极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保供稳价。其中,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全面履行粮食人的责任和担当,再次擦亮这一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金字招牌。截至2月25日,中粮协对350家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进行了复工复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复工复产的企业合计258家,占调查总数的77.25%,复产企业的产能平均利用率为69.25%。
报告指出,各地依托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努力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如湖北省73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708家放心粮油连锁门店坚持营业,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购买粮油商品。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充分发挥“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区)”的优势,利用遍布各乡镇的放心粮油供应网点,稳供应、稳价格、稳质量,有序规范提前开业,并采用无接触购物方式。
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彰显担当。中粮协对219家2018年度粮油加工企业“50强”“10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复工复产的企业共157家,占调查总数的85.33%,复工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产能平均利用率为69.63%。
中粮、中储粮、益海嘉里、五得利、金沙河等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履行粮食企业社会责任,启动一级响应应急预案,专题研究疫情防控,配合当地政府建立疫情联合联防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复工复产,持续调整产能,突出对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疫情防控的支持,全力做好米面油等居民生活用品、防控物资及饲料等农资的供应保障。
中粮协重点关注企业在推进复工复产中面临的普遍困难,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在报告中提出9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返岗工人的组织难度大,复工成本也大幅增加;必要的防疫防护用品奇缺,严重制约返岗恢复生产;部分地区要求企业暂缓复工,部分地区的放心粮油配送和经营网点也受到了影响和限制,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
根据报告,目前会员企业中被列入重点保供、应急加工的大型骨干企业,获得了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复工早,复工率高,经营基本正常;而中小企业获得政策支持有限,目前复工率很低,受到的冲击影响很大。
此外,复工企业面临的交通物流运输不畅问题也比较突出,如运输手续办理复杂,货物运输进出繁琐以及各地的限制政策不统一,运输效率低,运价也出现上涨;部分企业已出现流动资金不足问题,造成连锁反应、恶性循环,金融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协调支持。
根据调查出的问题,报告中提出四项针对性建议:第一,请求各级政府统一协调,对保供复工的粮食企业优先解决防控物资短缺问题,减免复工企业保供期间的电费,鼓励更多企业复工保供。
第二,研究制订应急情况下粮食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包括产业链上游包装物料生产保障和下游副产品销售及物流运输等。建议设立粮油产品特殊绿色运输通道,在确保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加快相关物资运输的审批速度,简化审批流程,在国家范围内形成交通运输的联防联控联通机制,打破区域间的限制瓶颈和管理上的不合理限制,保障市场产销衔接通畅。
第三,各级协会应参与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发挥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以及示范企业和销售店的产销功能,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疫情导致粮油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负担加重,希望政府出台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财税方面的扶持力度(如减税、降费、融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粮协在报告中部署了九项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支持会员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在助力企业渡难关中提升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根据报告,中粮协将根据不同地区疫情状况,分区分级为会员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秩序做好服务,支持低风险地区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中风险地区企业尽快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企业根据疫情态势逐步复工复产。
继续搜集汇总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指导企业了解并用好用足税费减免延缴、援企稳岗、劳动用工、金融支持、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面对因疫情而有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劳资纠纷等增多情况,探索适时组建法律咨询调解小组,组织法律专家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应对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约、劳资关系等法律问题。
建立企业复工复产帮扶机制,及时梳理形成行业内受疫情影响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民营中小企业名单,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根据不同受损程度,协助政府开展精准扶持。
继续通过电话调查、在线访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会员企业的调研,及时跟踪了解疫情对粮食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及时将信息反馈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受损情况,提出帮助行业渡过难关的政策建议,协助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创新推广新模式新业态。深入研究粮食行业在疫情期间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帮助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生产、线上销售、远程服务、网络办公,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