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今年的三月,既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生产的重要时期。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一场特殊的春耕备战正在展开……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666亿斤,比上一年增加了近300亿斤,总产量约占全国的20.3%。
端好中国饭碗,是东北的国家使命。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多部门联合发文,多角度、重成效、全方位为春耕工作保驾护航,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让中国饭碗更多地装优质粮,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黑龙江旱田耙雪促化
专家成“网红”
云课堂成农民好帮手
对于长春市的农民张春礼来说,春节过后找“下乡”的专家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但今年却有所不同。受疫情影响,专家指导的方式成了线上+线下,不但能在田间地头获得知识,也能用短视频等新媒体随时回看。
线上课堂的普及,也造就了一批农业“网红”。黑龙江省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高级农艺师李霞就是其中之一。她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开通了农业直播间,为广大农民开展网络讲授农业生产技术。自2月1日开始,8天内每天晚8时准点开播,最多时吸引关注达到1400多人,累计参加人员达9550人次,答疑解惑4200多次。这样的专家,在东北还有许多。
北大荒集团专门在快手APP开通《科技在线一帮一》互动平台,通过搭建大小屏互动平台,安排直播主播与科技专家在线互动解答,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交流的渠道。科技备耕“指尖对指尖”打通了“互联网+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沈阳市福运兴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稻田2000亩,主要为沈阳知名品牌“沈北七星”提供优质稻谷原粮。疫情发生后,专家们虽不能现场指导,但利用远程通话软件及时与合作社负责人洪蕴来进行联系,围绕稻田绿色种植技术,探讨如何进行农资准备和人力配备,“不违农时”确保正常生产。
为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吉林各地还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多种平台开展线上远程培训,解决农民备耕及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科技在线助春耕,不仅知识技术要准确,还要生动活泼吸引人;效果好不好,要在备春耕和当前农业生产中得到检验。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智慧平台、视频通话等远程交流方式,为农民提供靠实的技术咨询,保障农民群众实现增产增收。截至目前,大同区育苗生产温室210栋,可育各类春苗1800万株,完全能够满足春棚生产需要。同时,叶菜类生产棚室261栋,生产白菜、小白菜、香菜,近300吨,果菜类生产19栋,生产茄子、番茄约25吨,供应本地市场,满足居民需求。
“网上培训还将继续开展,并根据农时特点,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千方百计抓好示范推广工作。”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业生产物资运输到位
多部门联合保障春耕物资充足
“金所长,你们来得很及时啊,春耕生产万事俱备,就欠你们的东风给我们的设备‘把把脉’了。”看到党员服务队金男哲一行远远走来,吉林省珲春市板石镇松哲农场场主李松哲放下手中的消毒器具,一边说道。
为了不让疫情防控影响春耕,国网珲春市供电公司各党员服务队积极联系备耕生产的客户和村民, 深入各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对排涝站、育苗大棚、蔬菜基地、农场等用户的用电设施、工器具管理、安全风险进行隐患排查,了解农民需求,解决用电难题,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全力保障春耕用电。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2月26日,辽宁省化工轻工总公司通过铁路运输紧急调运了1500吨化肥到沈阳,这让辽宁的春耕物资有了保障。截至目前,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东北地区春耕物资运输累计发运化肥2960车8.7万吨,辽宁90%以上的大型肥料企业已复工。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辽宁今年春耕生产所需的主要农资市场储备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种子、化肥供应充足,正在陆续下乡入户中。
“辽宁省今年春播生产玉米、水稻、大豆种子预计需求量分别为8000万公斤、2400万公斤、500万公斤,目前省内企业储备杂交玉米种子约1亿公斤、水稻2900万公斤、大豆600万公斤,”这位负责人表示。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李世润介绍,黑龙江坚持科学备耕,面对疫情不慌乱,以视频、讲座和连线讲解等方式,指导农户对自有农机具进行检修和保养,截至目前,柴油已到货57.8万吨,可以满足春耕用油(52万吨)需要,已经检修农机具100.3万台(套),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
“黑龙江多措并举,提高备耕质量,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稳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李世润说。
吉林珲春市保障春耕用电。于洲 摄
春耕防疫两手抓
科特派担当重任
疫情防控紧要时期,也正当春季备耕关键期。辽宁省新宾县水稻面积达10万亩左右,优质的稻米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辽宁省农科院发挥科技特派团的作用,围绕新宾水稻产业春耕备耕及水稻生产情况开展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帮扶当地农民解决在水稻种子、育苗设施与基地建设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并对后期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2019年,辽宁粮食总产量达486亿斤,粮食生产创造了历史新高,为全国粮食增收做出重要贡献。这一年,辽宁省粮食播种面积为3489千公顷(5233.5万亩),排地全国第14名,其中单产水平为929斤/亩,位列全国第二名。
除了“天帮忙”,更主要的是“人努力”。面对各地逐渐迎来备耕生产黄金期的农业科技工作形势,黑龙江省科技厅向全体科技特派员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广大科技特派员要全力支撑我省农业发展,做到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科技服务两手抓、两不误,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辽宁省科技厅也向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团和特派员发出倡议书,希望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率先指导农村抗疫复产、引领春耕春种春防工作、帮助村民预防营养康复,用实际行动汇聚起疫情防控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强大正能量。
今年一月,在沈阳科技局的指导下,沈北新区水稻科技特派团成立。1月21日,专家们就深入到沈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在稻谷储藏、稻米加工、稻米包装以及如何选择优质高产新品种、秸秆堆肥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
辽宁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处长张在群表示,全省各地的科技特派团已提早与对口县(市)区开展联系沟通,多种办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给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带来的影响,确保今年全省农业稳产高产、实现农村全面脱贫目标。
评论
做好“压舱石”,是东北义不容辞的使命
杨仑
一年之计在于春。想要在秋收时看到滚滚稻菽、良田万顷,就必须在春耕上做好准备,下足功夫。近年来,东北粮仓的作用愈发凸显。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左宗庙,右社稷”的说法。粮食就是社稷,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辽阔的黑土地,素有“粮仓”美誉。70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去年仅黑龙江一省,就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
做好压舱石,是时代的呼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保春耕、稳产量,再创一个丰收年,就是给全国吃下一颗定心丸。
做好压舱石,是长子的责任。东北资源丰富,工业化早,组织程度高,便于开展现代化农业改革。在新中国建设中,一批批来自东北的劳动模范、英雄人物,也激励着东北人民继续默默为国奉献。东北有能力、有信心端好中国饭碗,完成祖国寄托的期待与使命。
在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东北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人机、大型农业机械、北斗等先进科技手段,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脚步。东北地大物博,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先进设备高效、快速作业,引领全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工业的繁荣,正在促使东北从全国大粮仓到绿色大厨房的转变;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农民掌握了稳粮增产的金钥匙。
端牢中国饭碗,是东北的国家使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让中国饭碗更多地装优质粮,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是东北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