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轮作休耕面积扩大,让耕地好好喘口气!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作者:高云才 编辑:李偲 2018-02-26 15:52:17
时刻新闻
—分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开春地怎么种?日前,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出了新信息:今年将扩大轮作休耕面积,让耕地休养生息,好好喘口气。

  今年,我国推行轮作休耕试点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轮作休耕面积也由2016年的616万亩扩大到2018的2400万亩。未来每年还将按一定比例增加,到2020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力争达到5000万亩。

  很多人关心,轮作休耕试点规模为什么要不断扩大?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种粮农民的收益如何保证?您的关注,就是我们的动力!麻辣财经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赶紧来看看吧!

  种地养地结合,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的重要途径。”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过去,为增产量保供给保吃饭,耕地超强度开发、水资源过度消耗、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当前,亟需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把农业资源利用过高的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改变资源超强度利用的现状、扭转农业生态系统恶化的势头,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轮作主要是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培肥作用,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休耕就是减少耕地水资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加以治理,确保急用之时耕地用得上、粮食产得出。

  从前两年试点情况看,通过作物间的轮作倒茬和季节性休耕,给下茬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地力基础和充足的生长发育时间,提高了作物产量,改善了作物品质。河北省小麦冬季休耕后,将一年两熟夏玉米改为晚播春玉米或早播夏玉米,亩产提高10%以上。有效供给增加。在轮作休耕的带动下,两年全国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增加大豆1900多万亩,增加杂粮500多万亩。农民收入增加。黑龙江海伦市轮作种植富硒、高蛋白大豆40多万亩,通过精深加工转化,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金豆子”。

  试点地区技术模式成熟适用,生态效应明显。一方面,生产与生态相协调。冷凉地区建立了“三三轮作模式”,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建立“控害养地培肥模式”,地下水漏斗区建立了“一季雨养一季休耕模式”。河北省200万亩季节性休耕地区,年减少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另一方面,适区与适种相一致。试点地区选择豆科、茄科、禾本科等养分利用互补、病虫害发生规律不同的作物进行搭配,提高光温水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损失。吉林东部山区轮作大豆后,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左右。

  曾衍德表示,总的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效果显现,受到农民欢迎,正成为地方政府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江苏等一些省份主动作为,自主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良好态势。

  我国粮食仓满库盈、供给充足,轮作休耕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我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实行轮作休耕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曾衍德说,这个问题大家很关注。这些年,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些年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可以讲现在是仓满库盈,供给充足。

  现在,粮食供求状况改善了,负重的耕地、透支的环境也该“歇一歇”了。

  轮作休耕对粮食安全有多大影响?我们算了一下,去年轮作休耕1200万亩,其中轮作1000万亩,休耕200万亩,大概影响粮食产量近80亿斤,相当于整个粮食年产量的0.6%,相对于现在我国粮食年产量12300多亿斤的大数,这80亿斤占比还是非常小的。

  “开展轮作休耕,不是不重视粮食,相反是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曾衍德强调,因为休耕区域都是生态脆弱地区和耕地退化地区,通过轮作休耕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轮作的区域主要是通过用地养地结合,培肥地力,实现永续发展。

  当前我国粮食的供求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我们讲“供大于求”,主要是近些年粮食进口量增加与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碰头”,供给大于需求,粮食库存增加。我们讲“供给不足”,主要是大豆、杂粮及有市场需求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作为,加大力度,调整种植结构。这两年,我们推进结构调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一个方面,减少了无效供给,近两年减少籽粒玉米5000万亩,缓解了玉米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有效供给,主要是增加了大豆,大豆这两年增加了1900多万亩,还增加了杂粮500多万亩,这都是有市场需求的。

  农业部财务司副巡视员王晋臣表示,在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中,我们坚持轮作为主、休耕为辅,休耕的比重不大,轮作是主要的。同时坚持休耕不是弃耕,更不能废耕,确保急用时耕地用得上,粮食产得出。总的看,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约50亿元

  形成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重要,财政投入是重要支撑。财政部农业司副巡视员凡科军表示,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耕地的轮作休耕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规模。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就安排了14.36亿元,试点面积616万亩,2017年安排了25.6亿元,试点面积1200万亩,2018年拟安排约50亿元,试点面积2400万亩。

  为了保证参与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农民不吃亏、有积极性,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轮作休耕补助政策,补助标准实现两个平衡。第一个平衡,注重作物之间收益的平衡,根据不同作物种植收益的变化,合理测算轮作补助标准,让农民改种以后有账算,不吃亏。

  比如,在东北冷凉区,按照玉米大豆1:3的收益平衡点,每亩轮作补助150元。第二个平衡,注重区域间收入平衡,综合考虑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等因素,合理测算休耕补助标准,每亩补助500-800元。

  补助对象做到两个精准,第一个精准,任务精准落实到户,与每一个试点户签订3年的轮作休耕协议,明确相关权利、责任和义务,特别是休耕地要做到休而不退、休而不废。第二个精准,补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户,明确补助对象是实际生产经营者,而不是土地承包者,防止出现争议和纠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求试点省因地制宜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或者是折粮实物补助的方式,落实到县乡,兑现到农户,并将轮作休耕补助与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相衔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激励效应。(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高云才)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作者:高云才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