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优联动” 阔步走在粮食产业强国的大道上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李可 编辑:李偲 2018-09-06 09:46:16
时刻新闻
—分享—

  阔步走在粮食产业强国的大道上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综述

  2018年8月19日,北国粮仓黑龙江,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迎来了参加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会议代表。当天,与会代表赴五常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五常大米博物馆、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九三集团哈尔滨惠康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当地粮食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实践,引来了代表们的啧啧称赞。

  质量兴农调优“头”、接二连三壮大“尾”、勇闯市场做强“销”、千方百计促农“富”。据了解,黑龙江省把粮食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建立省长负总责的联席会议制度,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上半年,全省粮食加工业销售收入增幅超过30%,产值占全省工业的11.3%,贡献率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三大主粮加工业全面盈利,粮食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黑龙江粮食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图景中的精彩一幅……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我们正阔步走在粮食产业强国的大道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出台,擂响了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战鼓。随后,原国家粮食局在山东滨州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了坚持“三链协同”、统筹建好“四大载体”、准确把握“五个关系”等部署要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全力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时隔一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进展如何?今年8月19日至2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经验,创新举措,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刊从此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当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截至2017年底,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2万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万亿元;有8个省份过千亿元,其中山东近4000亿元,安徽、江苏、湖北、广东4省超过2000亿元。截至目前,26个省级政府印发实施意见,集中推出了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举措。比如,江苏省规定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支持粮食产业的不低于50%;河南省安排财政资金1.2亿元,对主食产业化企业和好粮油加工企业给予贴息扶持;安徽省统筹财政资金8000万元,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吉林、福建等省对粮食产业重点项目实行地价优惠,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对应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浙江省落实大米加工企业享受农业用电价格政策,用电成本下降1/3。“可以说,粮食产业备受重视,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张务锋如是说。

  在政策的强力支持引导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在全国各地亮点频现,形势喜人。在此次会议上,黑龙江、山西、山东、湖北、广西、四川省(区)粮食局及中粮集团、广州市粮食集团9家单位作典型交流发言,10省市粮食局、滨州市人民政府及17个企业作书面交流。壮大产业主体、推动集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建设产后服务体系……一批批有特色、有成效的经验做法在会上得到充分交流,让参会代表精神振奋、深受启发、信心倍增。

  优质粮食工程方兴未艾

  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由国家局和财政部在2017年启动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也进展顺利。优质粮食工程主要包含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三方面内容。从此次会议上获悉,一年来,相关省份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一批兴粮惠农项目已经见效,一批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已经显现,一批优质粮油品牌已经叫响。比如四川、山东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粮食专业合作社创办、收储企业领办、加工贸易企业兴建、收储企业与合作社共建、供销社和合作社联建等多种模式,受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广泛欢迎;陕西省在“中国好粮油”行动中,依托粮农集团实行产地、品种、等级、价格、仓位“五分开”收储体系和品牌、渠道、平台、终端、物流“五位一体”的营销,有力带动了全产业链的提升。

  “荆楚好粮油”“山西好粮油”“湖南好粮油”“河南好粮油”……在会议同期举办的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本刊发现,各地获评的“中国好粮油”产品纷纷亮相,成为一大闪光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中国面粉城”河南永城作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市)”,就以永城市人民政府的名义设立展位, 10家企业组团参展,展示当地的好粮油产品和小麦加工产业发展成就。永城市粮食局粮食产业经济办公室主任郭东风告诉本刊,永城获评“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市)”,对当地粮食产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加速了企业的品牌建设,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实践证明,这项工程适应了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和粮油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和抓手,恰逢其时,反响良好。”张务锋在讲话中说。他还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局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优质粮食工程的顶层设计。经积极汇报争取,优质粮食工程被写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列为质量兴农重大工程之一。张务锋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进度,确保这一工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张务锋指出,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注重科学布局,搞好“五代”功能综合配套,推广应用粮食处理新技术、新设备,为种粮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在质检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粮食质量检测网点,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三方检测试点,满足粮食产品分等评价的需要,提高粮食产业各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检测水平;在“中国好粮油”行动方面,要加快完善评定标准、遴选流程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示范县市和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落实好优质品率、促农增收等关键指标,全力维护“中国好粮油”金字招牌。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优质粮食工程建成质量一流、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按照“看得见、摸得着,基础好、能落地,见效快、利长远,有绩效、能验收”的标准,对项目严格筛选把关。各项工作都要抓紧抓实,高效率、快节奏,资金拨付要快,项目建设要快,投入运行要快,尽早发挥效用。要严格资金管理,严防廉政风险,认真搞好绩效评价,让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

  可以预见,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将成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粮食行业的职责担当所在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当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国家局召开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对其重要意义进行再强调,对有关工作进行再部署。

  “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的重要任务,是粮食行业服务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要坚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以赴‘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张务锋强调说。

  “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是粮食产业发达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张务锋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供求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这既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对提高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立足国情粮情,抓好“两头两尾”,延伸优化粮食产业链条,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应对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在内的各类风险挑战、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当前粮食安全各方高度关注,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显得更为重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张务锋表示,粮食产业连接乡村和城市,覆盖一二三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利于更好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粮食质量安全,消费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张务锋坦言,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与消费升级需要还不相适应,新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滞后,优质特色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偏少,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指明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优化粮油产品供给,做到首尾一体、互促共进,全程优质、全链提升,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粮食产品供需动态平衡。

  “五优联动”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对粮食产业来说,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什么?对此,张务锋在会议上作出了阐述。他表示,从粮食产业来看,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体系完备,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绿色优质产品明显增加;意味着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劳动、资本、土地等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值利税率明显提升;意味着“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各类主体充满活力,产能结构合理,运行保持稳中向好。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根本目的,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是现实路径;发展质量高不高,是检验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五优联动”,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张务锋说。

  所谓五优即“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和“优粮优销”。

  “好粮食首先是种出来的,优质粮源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张务锋指出,要大力推动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引导支持粮食产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其中,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是前提,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基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各地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不搞“大而全”,力求“专而精”。在流通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更多向优质品种集中布局的区域倾斜。同时,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种粮农户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好粮食种出来后,如何能卖上好价?张务锋表示,要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协同发力,加快实施“优粮优购”。一方面,让市场化收购更多“唱主角”。他举例说,东北地区实行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后,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改革效果好于预期。以黑龙江省为例,开展玉米市场化收购的企业达到1800多家,2017年新产玉米上市后收购价格同比增幅超过20%,专用品种价格明显好于普通品种。今年在全国夏粮收购中,市场化购销更为活跃,九成以上小麦直接进入市场流通,优质小麦价格走高,也释放了优质优价的市场信号。另一方面,要将质量导向体现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中。积极转变部门职能,搞好信息发布、产销对接、信贷协调等服务。认真落实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严格把好新粮入库质量关。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支持粮食储备、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订单收购,大力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粮食购销企业和经纪人。同时,强化监督检查,维护好粮食收购秩序,切实保护售粮农民利益。此外,发展我国的国际大粮商,开展粮食贸易合作,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优粮优储”方面,张务锋指出,要着力强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促进粮食保质保鲜、“常储常新”;引入物联网技术,持续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在收储、加工企业中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提高精细管理水平。

  多措并举“增品种”,高点定位“提品质”,聚焦发力“创品牌”。对于如何实现“优粮优加”,张务锋表示,要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精心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要加快推广粮油产品适度加工,引领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健康消费。要坚持“加减乘除”并举,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推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促进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销售是粮食产业链的末端,建立起顺畅高效的粮食流通机制,是“优粮优销”的题中之义。张务锋强调,要强化产销合作,提高省际粮食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建立全国性粮食产销合作平台,办好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要完善物流网络,合理布局粮食物流节点,支持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四散”运输和多式联运。此外,完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张务锋要求各地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落实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措施,搭建创业空间、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五优联动”、步步紧扣,粮食产业经济的参天大树必将枝繁叶茂,果实丰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