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季早稻收购较快 地储收购成主力

来源:中华粮网 作者:徐彦 编辑:李偲 2018-08-16 10:49:48
时刻新闻
—分享—

  自7月中下旬早稻上市以来,受减产预期增强影响,市场化收购进度较快,各级储备补库成为早稻市场收购的主力。随着新季早稻上市量持续增加,早稻收购价格稳步走高,部分主产区已高于托市价运行,短期市场抢收风潮强劲。

  收购进度较快 抬升市场价格

  今年早籼稻成熟早,上市期较去年提前1~2周,由于减产预期增强,市场主体入市采购积极,前期收购进度较快,早籼稻收购价得到快速提升。据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到8月5日,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334.4万吨,同比增加55.6万吨,其中:浙江收购38.3万吨,同比增加7.9万吨;安徽收购7.9万吨,同比增加4.3万吨;福建收购2.6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江西收购158.9万吨,同比增加31.2万吨;湖北收购6.5万吨,同比减少6万吨;湖南收购73.6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广东收购24.5万吨,同比减少5.6万吨;广西收购22.3万吨,同比增加16.2万吨。除了湖北省和广东省外,其他省份早籼稻收购进度均偏快。

  由于2018年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但是收购标准却更加严格,符合质量要求的早籼稻数量偏少,引发市场抢购风潮,迅速抬升早稻收购价。目前多数早籼稻主产区价格已高于托市价运行,仅有部分区域价格在托市收购价以下。截止到8月上旬末,国标三等早籼稻收购价格在2300~2750元/吨之间。其中江西赣州2500元/吨,吉安2360元/吨;湖南株洲2300元/吨,怀化2460元/吨;湖北荆州2360元/吨,武汉2400元/吨;安徽安庆2400元/吨,庐江2420元/吨;广西钦州2750元/吨,梧州2640元/吨。今年托市收购标准从国标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国标三等及以上,四等以下粮食由各地组织引导市场化收购,这意味着不同品质早稻价格差距将持续拉大,市场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劣质无价特征将更加明显。

  自8月9日起在江西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18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到9月30日截止。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2400元/吨,较2017年降低200元/吨。江西省确定的第一批共319个委托收购库点,有效仓容127.5万吨,其中可以入市收购的库点仅有82个,其余237个库点整改到位后才可入市收购。因此早籼稻托市收购启动初期,收购量或将较上年大幅下降。

  各级储备成为收购主力

  早籼稻由于耐储藏特性,主要用做储备用粮,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每年的轮换收购是刚性需求。今年早稻大幅减产,各级储备成为前期早稻收购市场的主力。2018年各省稻谷储备轮换收购量仍较大,入市抢粮意愿较强。再加上地储收购价格有地方财政补贴,相对于其他市场竞争者,更具有价格优势。诸如浙江省规定今年的早稻收购价为2460元/吨,比国家托市价高60元/吨;广西地储早稻订单收购价2660元/吨,比国家托市价高260元/吨。地储收购价格直接主导了本省早籼稻的市场主流价。除此之外,目前地储收购质量标准比较宽泛,市场竞争力比较强。

  终端需求偏弱 早籼米价持续偏弱运行

  进入8月份,终端市场消费淡季持续,大米价格继续偏弱运行。截止到8月上旬末,普通早籼米批发价长沙3140元/吨,环比跌60元/吨;南昌3050元/吨,环比跌70元/吨;广州3400元/吨,环比跌60元/吨;福州3480元/吨,环比跌10元/吨。由于米价持续偏弱,加工企业走货量偏少,整体行业开机率不超过四成,多数以订单加工、维持原有市场客户为主,还有部分加工企业直接转做原粮贸易,为各级地方储备代收代储原粮。

  目前随着新季早籼稻进入流通领域,早籼米市场供应将更加充足,但早籼米市场需求已降至全年最低点,大米走货不佳,缺乏上涨动能。再加上南方各地高温潮湿天气持续,经销商备货更加谨慎,预计在8月中旬左右早籼米市场都难有好转迹象。后期随着暑假结束,大中专院校陆续开学,集团性大米消费量增加,或将带动大米价格出现阶段性的上涨。

  大米进口萎缩 出口继续增加

  5月份以来,随着东南亚新季稻米陆续上市,大米出口价格持续走低。截止到8月10日,泰国100%B级大米FOB报价425美元/吨,较5月初跌60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报价395美元/吨,较5月初跌55美元/吨。与此同时,国内大米消费淡季持续,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且跌幅超过国际大米,国内外大米价差逐渐收窄,进口米优势减弱,直接导致大米进口量大幅下降。据海关数据统计,6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7万吨,环比减幅65%,同比减幅45%。1~6月累计进口大米17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6万吨,减幅17%。进口米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影响逐渐弱化。

  与逐渐萎缩的进口形势不同的是,我国大米出口量持续增加,6月份出口大米16.4万吨,环比增幅61%,同比增幅8%。1~6月累计出口大米76.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9.7万吨,增幅35%,为2006年以来同期最高出口量,低价出口策略比较有效,成为目前稻米去库存的有效补充手段,预计后期大米出口量或将持续增加,年度出口总量预计达到140万吨。

  综上所述,短期看,随着各级储备收购的陆续结束,贸易商及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相对谨慎,托市收购或将在湖南江西部分区域择机启动,但是启动范围和收购量将小于上年。今年优质早稻产量继续增加,市场优质优价特征依然明显,但上涨空间将小于去年,操作需谨慎对待。长期看,由于早籼稻累积库存依然偏高,陈早稻供应依旧宽松,随着新粮的大量入市,在供求进入新一轮过剩期及经济形势低迷的大背景下,早籼稻价格存在下行的压力,去库存仍是市场主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