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塑料大米到避孕药葡萄 农产品谣言占食品谣言超7成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张鑫 编辑:李偲 2018-07-30 09:41:21
时刻新闻
—分享—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鑫)昨天下午,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京举行。会上数据显示在全部被监控到谣言中,食品谣言比重最大为45%,其中涉及农产品的谣言在食品中占比最大。农村农业部官员表示,从今年7月起用半年时间,在全国组织开展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用事实击破农产品谣言。

  食品谣言农产品是主要目标

  “在由政府、食品生产者、媒体、消费者构成的多元系统中,信息流动不均衡、不及时、不通畅是引发谣言泛滥的基础。”在昨天举办的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应急处处长方晓华认为。

  在昨天的论坛上,新华网政务大数据事业部总监吴新丽表示,在监测到的谣言中食品药监占比最大,达到45%。农产品作为食品的源头,其谣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前有报告显示,仅2017年涉及农产品及其相关制品的谣言占全部食品谣言的比例超过7成。

  而农村农业部舆情监测数据显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面报道中近一半是谣言、传言。经常使消费者无所适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具备三个特征:标签化,谣言普遍自带“致癌”“有毒”“激素”这样的标签,用极尽夸张的词语吸引网民的眼球;视觉化,“塑料大米”谣言中是把相关图片移花接木,到了“避孕药葡萄”谣言的时候,已经是小视频成风,应该说谣言更倾向于用一些视觉化的表现手段,来让自己看起来更“真实”;社交化,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说我们的微信、微博,是目前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封闭性较强的微信朋友圈,也更是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网络空间有它的自带的匿名化、低门槛、跨时空和去中心化特性,也助长了网络谣言传播的“蝴蝶效应”。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手机网民最常用的就是社交类网站和工具,排名前三的就是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QQ空间。其中,微信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量是350万,月活跃粉丝数7.97亿。而微信和微博正是传谣的主要平台。而不可忽视的是,一些新闻类网站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好的角色。

  认知不对等 农村农业要“讲出来”

  方晓华表示,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产生的社会危害非常大,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容易对产业造成冲击,有的时候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2015年,曾经传出“毒草莓”谣言致使当年全国多个地方的草莓滞销。北京昌平草莓日销量下降了82%,销售价格下降了一半多,2周时间便损失了2600余万元。2017年初,一段2分钟的,关于“塑料紫菜”谣言,让晋江紫菜行业损失了近1个亿。

  在2017年,全球知名一家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个调研的报告,就显示出来,公众对我们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93.83%,与这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于信息的了解只有50%左右。方晓华认为强烈的信息需求和对科学认知之间形成了矛盾,也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积极地主动地加大正面宣传,在‘产出来’和‘管出来’的同时,要做到‘讲出来’,用科学的声音来占领我们的舆论阵地。”方晓华表示,为了让公众深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从今年7月份开始,用半年时间,在全国组织开展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普及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同时发布准确的权威的信息,讲好质量安全故事,提振公众的消费信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