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瞭望》新闻周刊|三夏粮食主产区一线隐忧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郭强 秦宏 编辑:李偲 2018-07-30 09:32:43
时刻新闻
—分享—

6 月14 日,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一育秧基地,农民正在起秧 沈冬兵摄/本刊

  粮价持续低迷背景下,近年来农民普遍反映种粮不赚钱、粮食不好卖,农民不愿种田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三夏时节,农民种粮积极性如何,土地抛荒严不严重……带着这些疑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鄱阳湖畔部分粮食主产区一线,探寻当前农村粮食生产的真实图景。

  “农田种草”之忧如何解

  风光秀丽的农业生态谷、可观赏可体验的田园综合体、智能化的温室蔬菜大棚……在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业结构调整提速的背景下,田间地头出现了许多经济效益更高的种植作物或农业新业态,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一些村庄走访发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违规占用或破坏耕地的现象,部分农民对此表示担忧。

  在位于316国道旁的永修县艾城镇,本刊记者看到路边成片的农田里种的不是水稻,而是绿油油的绿化草皮。艾城镇陈家新村一位村民告诉本刊记者,前两年当地已经有人租田种草皮了,她家6亩田过去是租给别人种水稻,今年包田的大户没挣到钱就不租了,她只好也将田租给别人种草。

  艾城镇熊家村种粮农民石光新说,种粮一亩田挣两三百块钱,种草皮一平方米就卖13块钱。这两年村里用来种草皮的田越来越多,但卖草皮时表层厚厚一层土也会一起被铲走,对农田破坏很大。

  本刊记者走访发现,除了种草,在乡村产业不断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中还存在私自在耕地中挖塘养鱼、种植花木莲荷等占用耕地、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现象。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提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对于“租田种草”、开挖鱼塘等现象,基层国土部门也表示无奈。“与务工相比,农民种粮性价比低,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把田包出去。但只要按时收到租金,别人种什么、怎么使用,他们一般不会管。我们乡镇国土所一般就一两个人,要管一个乡镇的土地,根本管不过来。”

  除破坏农田外,还有一些基层干部担心,这些高效经济作物或对粮食生产形成挤压,影响粮食供应安全。走访中,一些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地方农业部门来说,目前稳定粮食生产缺乏有力抓手,“种粮不挣钱,老百姓不愿种,不可能强制他们去种。”

  当下,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针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国家一方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做好农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供给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袁胜国建议,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家应在合理满足部分新型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创新监督管理方式,严格农村土地使用管理,尤其是对各种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季节性抛荒”普遍存在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其早稻收购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环鄱阳湖周边的余干、万年、永修等地属于江西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时下正值早稻收割高峰期,但在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万年县裴梅镇珠溪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路边成片的农田里并没有出现稻浪翻滚、农民抢收的场景。

  本刊记者进村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些农田并非无人耕种,而是双季改单季没有种早稻。珠溪村一位71岁的裴姓村民介绍说,过去村里都是种双季稻的,但随着这些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田都包给别人种了。包田大户田多忙不过来,粮价也不行,就只种一季了。

  在万年、余干、永修等地多个村庄,本刊记者随机走访发现不少村庄普遍存在类似现象。但在紧邻鄱阳湖、生产条件较好的一些村庄,农民种粮意愿依然很强,土地流转租金最高达900元/亩,流转水田的大户基本上还保持着种双季稻的习惯。但大部分生产条件一般的村庄,因水稻种植双改单而出现水田“季节性抛荒”现象较为突出。

  在余干县杨埠镇占坊村,一位种了600多亩田的刘姓种粮大户告诉本刊记者,除山里少量农田因灌溉条件差且野猪较多破坏而抛荒外,村里绝大部分农田都在耕种。但现在的经营方式已由原来的家家户户自己种,变成通过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经营。而在农村劳力缺乏、人工价格上涨及双季稻易遭受寒露风侵害的情况下,规模化经营主要是种单季稻。

  这种“季节性抛荒”对于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业内人士有着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季节性抛荒”反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并由此引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当前粮食供给相对宽松、国家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开展轮作休耕试点的背景下,这种“季节性抛荒”也是让土地休养生息的一种方式。

  采访中,知名三农专家、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贺雪峰说,在当下的粮食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季节性抛荒”是农民根据粮食行情变化作出的理性选择,其主观上虽不是为了土地休养生息,但客观上却发挥了一定的休耕作用。

  但也有一些专家指出,与国家轮作休耕相比,这种“抛荒式”休耕也有其问题。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分会副理事长黄国勤指出:“国家轮作休耕不是简单的不耕不种,而是需采取松土、种绿肥等配套措施,以保护和提高土地产能。而农民抛荒往往是听之任之,不管不问,管理不好反而会让肥力下降、耕性变差。”

  他建议,将农民自发的“季节性抛荒”与国家有计划的轮作休耕相结合,通过补贴等形式引导农民在抛荒季节种植油菜、绿肥等作物,促进耕地地力改善,保障和提升国家粮食产能。

  种粮大户“只管赚钱不爱护农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发现,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各地涌现出一批种粮大户,成为粮食生产的新主体。

  在余干县峡山林场,种了250亩田的王生建告诉本刊记者,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也只种点口粮田,全村一半以上的田都是他在种。从好的方面看,这些职业化的种粮大户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还主动对接市场需求,生产优质稻米,对当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人们普遍认为种粮大户破解了当前粮食生产难题的同时,也有一些农民对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担忧。

  在永修县八角岭垦殖场八一村马路组,一位史姓村民指着长满荒草,灌溉沟渠因未疏浚而面临荒废的农田说,这六七百亩水田都包出去了,没到打田时间就没有人管理。“之前包的人亏了后,今年又换人包,种粮的大户换了一拨又一拨,赚了就接着种,亏了就拍拍屁股走人。这些大户只管赚钱不爱护农田,田种坏了,大不了换个地方再包。”

  在万年县珠田乡李家村,本刊记者看到村民李寿金田表平整、沟渠整洁的耕地与周边种粮大户的耕地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拿着钉耙认真一遍遍打碎泥块、梳平田块的他说,大户包的田多,不可能管得很细,精耕细作几乎不可能。

  江西省粮油局副局长余冬晖告诉本刊记者,现在一些种粮大户是外来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流动种粮大户”。他们把田租过来,首先考虑的是在租期内最大限度提高产量,获取更高收益,不会太重视土地的休养生息。同时,我国现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也与农民的耕种行为脱节,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万年县裴梅镇一位“90后”种粮大户坦承,为了追求土地单产,同样一亩田,他们使用的农药、化肥是散户的一两倍。“我们也知道用多了农药化肥对土地有破坏,政府也在积极推广和免费提供有机肥,但我们很少用有机肥,因为肥力不够,粮食产量上不去。”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但保护耕地地力,保障国家长远粮食安全,也是必须之举。两者关系如何协调,是今后需要关注的新课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有的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缺乏长远经营的规划和相关能力,影响耕地保护。他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转变种粮大户的短期经营心态和行为。

  贺雪峰则表示,国家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供更好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有效的生产和利益联结机制,在规模化经营中充分发挥小农户的作用,让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规模经营实现精耕细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