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提质减量 稻谷供求有望改善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裴会永 编辑:李偲 2018-05-31 09:56:53
时刻新闻
—分享—

  云南某地大蒜种植户一亩至少亏3000元的消息,再次印证了农产品多了就贱、少了就贵,不是越多越好。今年国家调减水稻面积1000多万亩,减少供给。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倒逼调优品质。新修订的托市预案提高收购粮食质量等级,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户重视粮食质量,促进粮食提等进级。提质减量,双管齐下,稻米供给侧改革有望取得初步成效。

  托市价下调对普通稻种植有抑制作用,倒逼部分农户种植优质稻或其他特色作物。农户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上由追求高产转向优质高效。某地调研结果显示,优质品种的种子销量比去年增加25%以上。而新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也有利于促进优质稻育种。专家预测,今后食用优质稻比重继续提高,加工专用稻以及高抗性淀粉、低谷蛋白等功能保健稻供给增加。

  早稻比较效益低,双季稻产区反映“双改单”增多,早稻面积加速减少,中晚稻则稳定或小幅下降。

  托市价下调对优质稻产区影响不大。优质稻产区以市场化收购为主,稻谷市场价格比托市价格高,不愁销路。苏北某县预计水稻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许多企业与种粮大户已经签订了订单,订单数量比去年多,外来产销对接也比去年多。

  “订单粮食”升温。粮食收储向市场化购销转型,意味着种植者要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一些种粮大户开始寻求与企业对接,种植优质稻、订单稻。种业米业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在江西宜春,种子企业、大米加工企业与100位种粮大户签订了20万亩优质绿色富硒稻谷回收合同。

  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扩大。以稻促渔、以渔保稻、稻渔双收,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示范效应明显。湖北黄梅县有位种粮大户,流转2000亩土地,利用虾稻共作模式,每年收益30万元左右。种水稻基本保本,主要靠小龙虾赚钱。

  租地成本下降。托市价下调,化肥农药等农资涨价,双重挤压下,不少农户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种粮大户谈判空间扩大。一些地方采取与托市价挂钩的弹性地租,租地成本随托市价下调而走低。一些地区则选择农田托管等规模化服务。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能够促进降本增效技术的推广。

  当然,对于稻谷托市价下调,业内也有各种担忧,担心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导致产量下降。但研究表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无论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人均直接粮食消费都是下降的,而肉禽蛋奶等间接粮食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肉禽蛋奶等动物源食品消费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大豆及饲粮类谷物等。

  专家预测,我国人均稻米需求将出现下降趋势。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托市价的制定也要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调低托市价并完善相关机制,有利于边际产能的退出,有利于提升大米品质,有利于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专有品牌的培育,是稻米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而国家正将更多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地整治、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上,这是更长远的降本增效之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