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稻米市场:短期平衡将打破向下运行难避免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2018-04-09 10:02:53
时刻新闻
—分享—

  一季度国内稻米市场走势总体平稳,后期随着政策调整效应持续发酵,储备稻谷集中轮出,政策性稻谷大规模拍卖,预计稻米市场短期的平衡局面将很快被打破,向下运行难以避免。

  国家大幅下调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但稻米市场并未应声而下,一季度走势总体依然平稳。后期随着政策调整效应持续发酵,储备稻谷集中轮出,政策性稻谷大规模拍卖,预计稻米市场短期的平衡局面将很快被打破,向下运行难以避免。

  3月下旬,早籼稻全国平均价为2661元/吨,较年初上涨18元/吨;中晚籼稻全国平均收购价2723元/吨,持平;粳稻全国平均收购价3056元/吨,上涨52元/吨。

  虽然一季度稻米市场高位平稳运行态势,但这种平衡局面非常脆弱,预计难以持久。随着后期储备稻谷集中轮出和政策性稻谷大量出库,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等利空因素的发酵,这种弱平衡将很快被打破,向下运行难以避免。

  政策不支持稻米市场上涨

  我国稻谷生产自2011年达到20078万吨以来,已连续7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的水平,2017年达到20856万吨,再创历史纪录。

  由于库存消化困难,以致粮食仓容紧缺、财政资金占用急剧增大,储粮风险不断增高。

  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稻谷供给侧改革,今年我国继续加大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调整力度。此次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之后,稻谷最低收购价已从之前的市场最高价迅速后撤到市场价格的下方。

  今年如果要启动托市收购,稻米市场首先必须从目前的高位下跌到最低收购价附近,这表明政策已从之前的托市收购转向托底收购,不再承担将稻米价格维持在高位的义务。而没有了托市束缚,后期国家对政策性稻谷库存的处置将会更加贴近市场,拍卖数量、拍卖底价的设置将会更加灵活,对市场后期的压力也将真正显现。

  稻谷产大于需或促价格下行

  今年我国加快稻谷供给侧改革力度,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农业农村部也提出要减少1000万亩稻谷种植面积的要求,以减少稻谷供应,但减产目标即使超额实现,实际种植面积减少2000万亩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稻谷产量也仅下降1000万吨左右。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2018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8560万吨,与上年稻谷产量20856万吨相比,相差2296万吨。

  不考虑进出口,预计今年国内稻谷仍可能产大于需,结余仍将达1000多万吨。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后,按照市场规律,稻谷产大于需必然要求稻谷价格下行以刺激消费。

  政策性稻谷库存大规模轮出

  为加快稻谷库存的消化,国家正在不断创新销售模式。今年最低收购价从托市转向托底,政策性稻谷的轮出也将出现根本性变革。继上年实行分年份销售政策以来,今年2月28日又实施了委托加工稻谷销售,3月21日又开展了2013年及2014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交易,共投放标的240万吨(早籼稻40万吨、粳稻100万吨、中晚籼稻100万吨),实际成交112万吨,成交率46%。

  这不过是庞大的政策性稻谷库存轮出的开始,目前每周投放240万吨2013年及2014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已成常态。随着政策性稻谷库存开始大规模泻库,成交率有下降趋势,溢价水平明显下降。

  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低位运行

  自2012年我国大规模进口大米以来,大米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达到403万吨,相当于近600万吨稻谷,加剧了国内的稻谷供应压力,进口持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3月30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价格为415美元/吨,加上运费、保险、关税及港口杂费等成本,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为3124元/吨。同期,国产早籼米南方销区批发价3730元/吨,二者价差606元/吨,虽低于2017年初1000元/吨以上的价差高点,但进口利润仍然较高,短期大米进口难以减少。

  由于当前粳稻价格偏高,供大于求现象更严重,预计后期下跌幅度将更大,粳籼价差也将因此而逐步缩小。不过,在2017年新稻轮出之前,新强陈弱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随着稻米价格下行,大米进口也将逐步减少,后期月度进口很可能少于出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