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油茶产业新跨越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 编辑:李偲 2018-04-02 10:32:44
时刻新闻
—分享—

  油茶产业是富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下降、效益低下等问题突显,限制了油茶产业发展和民众脱贫。面对瓶颈,一些地区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实现新的跨越,让油茶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种高效油茶为脱贫“加油”

  □朱柳融 龚普康

  油锯轰鸣声中,一棵棵老油茶树应声倒下;油钻刨坑后,一株株新品种油茶苗被栽入坑中。3月27日,这一幕出现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光里屯村民石兴荣的油茶林里。

  “我家的老油茶树种了60多年,现在每亩产油最多10斤,自己吃都不够。”34岁的石兴荣介绍,现在政府号召砍老种新,新品种油茶每亩可产油50公斤以上,2亩产值达1万元。

  被称为“中国油茶之乡”的三江县,现有油茶林61.7万亩,覆盖15个乡镇的86个贫困村。但因多数油茶林栽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存在老化严重、产量下降、效益低下等问题,限制了油茶产业发展和民众脱贫。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三江,为了突破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于2016年出台《三江县2016~2020年优质高效油茶林种植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将投资10.2亿元,通过强化抚育、油茶品改及新植等办法,对36万亩油茶进行品种改良;并扶持贫困户连片开发种植油茶,对贫困户实施油茶品改每亩补助2750元,新种植油茶每亩补助1750元。

  为何如此大手笔的推进油茶品种改良,三江县农业产业顾问韦宗超算了一笔账。“老油茶树每亩只能收获5至10公斤山茶油,新品种在盛产期可达40到50公斤,管理好的有60多公斤。”韦宗超掰着手指说道,以100元每公斤来算,每亩油茶林可给农民带来4000到6000元的收入。

  在韦宗超看来,油茶林是“建在高山的绿色银行”,让民众可以长期“提款”。

  “油茶一次栽种收益期可达70年,加上山茶油市场需求大,可以给民众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韦宗超表示,此外种植油茶,从整地、造林到抚育、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26日,在地处深山的三江县斗江镇思欧村宇塘高效油茶基地,1000多亩的油茶林蓊蓊郁郁。20名村民在荒山上扩种油茶树,基地负责人王柳清不时上前指导。

  “2010年,我在这承包了1000多亩的荒山,全都种上新品种油茶树。”53岁的王柳清介绍,除了给村民一次性付清林地承包费外,他以130元每天的工价长期雇请18户贫困户全程管理,每人每年平均收入15000至18000元。

  2017年,王柳清的油茶林迎来首个丰产期,产果近70万斤,年产值达140万元,一半茶籽出口至台湾。王柳清介绍,他将在思欧村建一个山茶油加工厂,吸纳更多本地劳动人口。

  宇塘高效油茶基地不是三江县实施油茶品改的个例。2017年,该县完成油茶品改4593亩,建设油茶品改示范基地7个,建成优质油茶苗木繁殖基地150亩,培育优质苗木400万株,扶持贫困户开发油茶种植1580户4520人。

  预计到2020年,该县油茶产业年产值达13亿元,脱贫户人均面积达2亩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依托和长期保障。

  油茶“带状更新改造”致富效能更佳

  □曾玉英 熊杰

  3月22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葛藤桥村,春日的阳光温暖地照在油茶林里。

  村民何志强正在屋后的油茶林里给土鸡喂食。去年他养的1000多只土鸡,过年时卖了大半,现在只剩几十只了。

  依靠油茶林里养家禽,何志强去年获得纯收入5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

  而这一切变化,与一个人的帮助密不可分,他就是湖南常龙农林投资有限公司油茶开发项目经理曾山。

  何志强以前是个小老板,年收入20多万元。2015年,因为中风,他花光了积蓄,落下了残疾,一家人因此致贫。

  曾山在葛藤桥村建立了现代油茶产业示范园,看到何志强一家人生活的困境,他发动何志强在油茶林里养土鸡。

  养土鸡要买鸡苗、修鸡舍、建防逃设施,前期投入数万元,这一切,都是曾山帮他解决的。

  何志强将房前屋后300亩茶山围起来,养鸡和鹅。去年下半年,他的鸡、鹅,还有鸡蛋、鹅蛋,一共卖了10多万元,纯收入超过5万元。

  6年后,300亩油茶林进入丰产期,一家人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曾山是鼎城区牛鼻滩镇农民。

  2004年,25岁的曾山来到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打工,刚到学院时,被安排到后勤部从事油茶苗圃管理。

  由于不懂油茶,他开始旁听学院木本粮油系的理论课程,钻进图书馆认真阅读油茶培育与种植方面的书籍,积极向专家请教。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掌握了过硬的油茶种植管理技术,成为一名油茶种植管理方面的“土专家”。

  在实践中,他逐渐摸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实行农户出山、公司出资,把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成高产油茶林,受益后公司与农户实行“七三”分成,这种做法深受农户欢迎。

  2012年,曾山出任湖南常龙农林投资有限公司油茶开发项目经理,先后对鼎城区尧天坪、许家桥、长茅岭、谢家铺等乡镇的低产油茶林进行“带状更新改造”。仅在长茅岭乡,他就一次性流转林地12400亩,创造了鼎城区单次土地流转的最高纪录,每年可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真正做到了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这种“带状更新改造”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肯定。

  依托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技术优势,他组织技术人员共同攻关,开发生产出了高品质生态茶油———鼎城茶油。

  该品牌茶油在2013年浙江省义乌市和2014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的国际森林博览会上两次被评为金奖。

  2014年11月,他和湖南申友农林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油茶系列开发,3年内新建高产油茶基地4万亩,建成了万吨油茶精深加工项目。

  “油茶是一个朝阳产业。借助它,希望能真正让老百姓富起来!”对油茶产业,曾山信心满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