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粳稻市场价格高企未必是好事儿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2018-03-16 10:08:58
时刻新闻
—分享—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粳稻市场价格高企未必是好事情。随着稻谷供给侧改革各项“组合拳”的打出,预计二季度粳稻市场逐步走弱的可能性将较大,今年新稻集中上市后价格难免走弱。

  春节过后,虽有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的利空消息打压,但受收购进度偏快和托市收购量同比增加等因素支撑,新季粳稻价格仍保持坚挺走势,粳籼价差有所拉大。预计这种势头将难以持久,随着政策性粳稻轮出不断增加,后期粳稻价格高位回落的风险将逐步增大。

  粳稻高位坚挺明显强于籼稻

  元宵节后,稻米市场购销逐步趋于活跃。受粳稻收购进度同比偏快、农户余粮趋紧等因素影响,粳稻市场继续保持高位坚挺走势。上周,黑龙江哈尔滨长粒粳稻收购价3300~3400元/吨,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950~3000元/吨、普通圆粒大米出厂价4380元/吨,均与2月底持平;吉林德惠2017年产超级稻收购价3100~3200元/吨,辽宁铁岭2017年产圆粒水稻收购价3000~3100元/吨,均持平;北京市场东北大米批发价4940元/吨,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4760元/吨、安徽粳米4600元/吨,杭州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4740元/吨、安徽粳米4640元/吨,均持平。由于新稻货源偏紧、价格坚挺,带动陈稻价格上涨,上周佳木斯地区部分大米加工企业陈稻进厂价达2900~2940元/吨,新陈粳稻价差已不足100元/吨。

  由于2017年产中晚籼稻主产区市场余粮相对充裕,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和大米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下,春节后价格已开始下滑,3月上旬中晚籼稻价格比2月初下降20~30元/吨。上周,湖北荆州大米加工企业“丰两优”收购价2760元/吨,“丰两优”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2014年、2015年产轮换陈稻收购价2500元/吨,陈米出厂价3900元/吨,短期稳中偏弱运行。

  粳稻价格与籼稻价格“一稳一降”,使得短期粳籼价差有所扩大。上周佳木斯圆粒粳稻(国标三等)国有企业收购价为3000元/吨,加工企业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950~3000元/吨;同期长沙加工企业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70~2700元/吨,两地粳籼稻谷价差为300~400元/吨,较前一周扩大20~40元/吨。

  在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尤其是粳稻托市收购价下调幅度更大的情况下,近期粳稻市场却走势坚挺,且走势明显强于籼稻,主要原因是在经过集中收购后,当前2017年产粳稻与籼稻的供应形势不同。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截至3月5日,农户新季粳稻余粮约27%(含农户自留粮),比上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其中,粳稻第一生产大省黑龙江农户新季粳稻余粮仅10%左右,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基本已无粮可售;另一粳稻生产大省江苏农户余粮在45%左右。同期,主产区农户新季中晚籼稻余粮仍有55%左右,余粮水平远高于粳稻,其中鄂皖地区农户新季中晚籼稻余粮41%,湘赣地区新季中晚籼稻余粮62%。

  粳稻与中晚籼稻收购进度的差距主要缘于各自政策性收购量的差别。粳稻以政策性收购为主,中晚籼稻主要以加工企业市场化收购为主。

  2017年产中晚籼稻政策性收购比上年下降20%以上,而粳稻托市收购量却超上年,并再次创历史新高。截至2月底,黑龙江省粳稻全社会收购量为2965.9万吨,同比增加333.3万吨。

  粳稻产大于需现象更为严重

  近几年,我国稻谷产大于需现象逐年加重,最低收购价预案年年启动,托市收购规模越来越大,而粳稻表现尤为严重。2011年以来,我国粳稻产量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逐年增加,但需求却未同步跟上,导致托市收购量不断增加。粳稻托市收购规模占比由2013年的五成左右增加到目前的七成以上。粳稻生产大省黑龙江省最为明显,自2011年以来,托市收购规模年年全国第一,但生产依旧在不断扩大,并在与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争斗中取得节节胜利。最低收购价在保护粳稻生产的同时,却对大米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大米与玉米等粮食品种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粳稻在与籼稻的竞争中也逐步处于下风,这是因为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比籼稻大。

  200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首次公布时,粳稻与中晚籼稻的价差每百斤只有2元,到2015年粳稻较中晚籼稻每百斤高了17元,粳籼比价持续提高,粳稻种植效益提升也快于籼稻。在托市政策的干预下,南方地区籼改粳一度盛行。由于粳米价格高,需求受到一定抑制,2008年以来一度出现的粳米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现象目前已不复存在。2017年,黑龙江省粳稻托市收购量接近2000万吨,即使种植面积调减150万亩,在单产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产量减少70万~80万吨,也无法根本改变黑龙江粳稻产大于需的局面,新稻上市后价格下行压力在所难免。

  新陈粳稻价差可能逐渐拉大

  目前库存的1亿多吨政策性稻谷,主要以粳稻为主,占比估计在七成左右。主要原因是粳稻托市收购启动时间更长,收购量更大。自2011年粳稻启动托市收购以来,到2017年已连续7年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而籼稻仅连续启动了5年,且每年托市收购启动后,粳稻托市收购量均高于籼稻。由于粳稻托市收购量大,而消化又不理想,导致政策性粳稻库存越来越大。据估计,目前政策性稻谷库存约占年度稻谷需求的七成以上,其中政策性粳稻库存不仅大于年度需求量,也大大高于年度产量。

  为加快稻谷库存的消化,国家不断创新销售模式。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和托市收购转向托底收购,后期政策性稻谷轮出底价也将面临调低。庞大的政策性库存粳稻一旦开始大规模泻库,市场压力可想而知。加上各级地方储备目前正在集中出库,后期陈粳稻价格将面临下跌风险,新陈粳稻价差可能逐渐拉大。

  粳稻价格偏高种植意愿难降

  在实际库存庞大和粳稻生产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受2017年产粳稻托市收购数量再创纪录影响,短期市场新季粳稻供应偏紧,导致价格高企,当前主产区粳稻价格仍在2017年托市收购价附近运行,部分地区甚至高于托市收购价,且与籼稻的价差拉大。短期市场并不理会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所发出的利空信息,后期粳稻价格下调风险将加大。

  一方面,当前粳稻价格高企并不是粳稻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而是依赖最低收购价政策托起来的,只是一个假象,它并不能掩盖粳稻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实质。同时,粳稻价格高企也将为庞大的政策性稻谷库存销售带来机遇,后期一旦供应增加,粳稻价格必将应声而下。

  另一方面,粳稻价格高企,会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息,农户种植粳稻意愿难降,将使粳稻产大于需的情况更为严重。在今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下调20元/百斤的情况下,新稻集中上市后,若想国家启动托市收购,收购价必须降到130元/百斤。在籼稻价格率先走低的情况下,粳稻价格高企,必然使粳米竞争力减弱,导致需求减少,加重供过于求压力。

  后期粳稻市场回落风险较大

  随着稻谷供给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和政策性稻谷去库存速度加快,在政策压力和市场压力的合力下,后期稻米市场向下运行的趋势将趋于明朗。虽然近期粳稻走势强于中晚籼稻,但主要在于托市收购量增加导致的短期市场流通粮源偏紧,并不是粳稻供应真正出现了缺口。

  因此,随着政策性稻谷出库进度加快,以及新一年度粳稻的上市,预计后期粳稻市场下行压力将不断增大,且目前走势越坚挺,后期向下的空间也会越大。

  综合分析,当前粳稻市场价格高企未必是好事儿。随着稻谷供给侧改革各项组合拳的打出,预计在二季度,粳稻市场逐步走弱的可能性将较大。届时,陈稻供应将逐步增多,价格可能率先走弱。下半年在产量供过于求和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共同影响下,预计新稻价格走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