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调低稻谷价是对市场供求的正确反映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石少龙 编辑:李偲 2018-03-12 10:30:19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早籼稻、中晚籼稻较上年各跌0.1元,每斤粳稻较上年跌0.2元,跌的有点大,但对市场震动不大。究其原因,一是跌的信号早已发出,人们具备心理预期;二是跌的惯性已然存在,此乃连续3年下跌;三是跌的空间若隐若现,米市长期低迷不振。

  说有点大,其实也不大。2009年时,每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较上年各涨0.13元;2013年时,每斤早籼稻较上年涨0.12元,每斤中晚籼稻、粳稻较上年各涨0.1元,没有人强调涨幅特别大。而且,那前期的稻谷基价低,近期的稻谷基价高,同样涨跌0.1元,涨幅的绝对值相差较大,如2009年籼稻、粳稻各涨0.13元,其涨幅在15%左右,而2018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各跌0.1元,其跌幅均为7%多点。

  虽然这样用绝对值来考究不一定精准,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涨跌大体同样的价格,前期上涨的绝对数可表现为较大,近期下跌的绝对数亦可表现为不小,都不足为怪。而在市场经济面前,一个商品涨得多一点、跌得多一点,更不值得大惊小怪。

  粮食是特殊商品,但毕竟首先是一种商品。是商品,我们一般在更多的时候、在非异常状况下,不妨遵循价值规律办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可以说,调低最低收购价,是对市场供求的正确反映,是在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包括契合加快产区稻谷出库、缓解稻强米弱、拉开优质稻与普通稻价差、平衡国内外粮价的局势。

  事实上,2018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的最低收购价,并不一定就是稻谷市场的实际收购价,只有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国家才依照一定程序适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圈内人士关注但市场不太在意最低收购价价位,表明人们趋向理性,市场趋向成熟。

  2018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的最低收购价,也不可能是永远的托市价。至少,各类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这个框架在,没有单单挑出早籼稻来做试验,响应了早先多个部门频频调研中听到的呼声,也是积极稳妥地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体现。让最低收购价起码保住农民种粮成本、让不启动最低收购价成为常态而启动为非常态、让最低收购价不至于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就需要2018年进一步完善稻谷主产区最低收购价政策。

  国家公布的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上能让方方面面满意:谁寄望于保持最低收购价,你看框架今犹在;谁失落于调低最低收购价,酌给补贴又何妨。这就是,国家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由有关省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补贴资金,以保持优势产区稻谷种植收益基本稳定。何况,我们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补贴经验可资借鉴。

  (作者系湖南省粮食局巡视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