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库存大幕开启 米强稻弱格局将显现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2018-03-09 11:07:42
时刻新闻
—分享—

  新一年度政策性中晚稻谷去库存大幕已经拉开,伴随着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大幅下调,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将呈现新强陈弱、米强稻弱的走势。

  随着节日气氛淡去,国内稻米市场购销逐渐恢复,但大米需求仍然较弱。目前稻谷托市收购已顺利结束,首次举行的委托稻谷加工竞价交易也初战告捷,拉开了新一年度政策性中晚稻谷去库存的大幕。伴随着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大幅下调,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将呈新强陈弱、米强稻弱的走势。

  需求缓慢恢复稻米稳中略弱

  元宵过后,国内稻米市场购销逐渐恢复,大米交易逐渐增加,带动米厂开机率逐步回升。上周,东北地区典型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为30%~35%,比前一周提高10个百分点;湘赣地区加工企业开工率为35%~40%,提高10~15个百分点。

  3月初,北京地区东北大米批发价4940元/吨;上海地区优质江苏粳米4760元/吨,安徽粳米4600元/吨;杭州地区优质江苏粳米4720元/吨,安徽粳米4620元/吨;福州地区优质江苏粳米4700元/吨,东北大米5000元/吨;广州地区普通晚籼米4260元/吨,与2月底基本持平。

  黑龙江佳木斯地区圆粒粳稻收购价2950~3000元/吨,当地普通圆粒大米出厂价4380元/吨,均保持稳定;湘赣地区加工企业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50~2700元/吨,比2月初下降20~30元/吨。

  委托加工稻谷拍卖火爆

  首批委托加工稻谷竞价交易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委托加工稻谷业务利润较高,而风险基本没有。按照交易规则,成交后,受托加工企业只要每百斤稻谷上交52斤大米和按拍卖成交所达成的上交收入,其他的均归企业自行支配。

  目前加工企业精米出米率一般为55%~65%,远高于上交52%的出米率。如按照60%出米率和每吨3500元的大米价格来测算,仅此就可得到280元的收入,高于平均上交收入231元,剩下的米糠、碎米和砻糠出售后所获得的收入抵销加工成本后还会略有剩余,而大米实行挂牌交易,不需要自己销售,相当于是无风险的收益。

  另外,即使上交的大米没有成功拍卖而由企业自行包销,由于底价只有3150元/吨,也显著低于当前市场批发价格,企业按当前价格自行出售仍有利可图。即使按照最坏的可能测算,受托企业也仍有利可图,因此,企业参与拍卖热情较高就不足为奇了。

  在受托企业有利可图的同时,国家以委托加工稻谷的模式所得到的稻谷成交价格为:52%出米率的大米加上受托加工企业上交的收入(最高290元/吨,平均231元/吨,最低80元/吨)。3150×52%=1638+(290、231、80)=1928元/吨、1869元/吨、1718元/吨,即最高出库价1928元/吨,平均出库价1869元/吨,最低出库价1718元/吨。

  目前,首批委托加工大米已开始挂牌销售。如果全部以底价成交,上述价格即为最终出库价。如果出现拍卖溢价,则实际出库价还将相应提高。溢价越高,实际出库价也越高。

  粳稻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增

  目前,中晚稻托市收购已顺利结束。国家粮食局统计显示,截至2月28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632万吨,同比增加337万吨,其中贡献最大的为黑龙江省。

  虽然2018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籼稻比上年下调200元/吨,粳稻比上年下调400元/吨,但对当前粳稻收购市场影响不大。2月21日~28日粳稻收购量只有22万吨,同比减少36万吨。可以看出,市场不仅没有出现小的售粮高潮,反而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因前期粳稻收购进度较快,农户存留数量大幅减少,当前已基本无粮可售。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截至2月底,农户新季粳稻余粮约有三成(含农户自留粮),同比减少7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省农户余粮仅有12%左右,同比减少6个百分点;江苏省以经营性收购为主,收购进度相对平缓,目前余粮在47%左右。

  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已于1月31日结束,现在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售粮进度相对平缓,目前农户新季中晚籼稻余粮仍有57%左右,余粮水平高于粳稻,但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鄂皖地区农户新季中晚籼稻余粮43%,湘赣地区新季中晚籼稻余粮64%。由于2017年产粳稻收购进度远快于中晚籼稻,市场存量要低得多,因此,短期新季粳稻价格可能相对更为坚挺,但后期下跌空间也将更大。

  国内产大于需下行趋势难改

  虽然当前因新季中晚稻收购进度较快,市场粮源偏紧,新稻价格仍较稳定,但却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稻谷供大于需的局面。姑且不论庞大的政策性稻谷库存和储备稻谷的轮出,即使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后,今年国内稻谷产大于需的局面预计仍将难以改变。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今年我国将减少稻谷种植面积1000万亩,若目标达成,预计可减少稻谷产量500万吨左右。考虑到其他利空因素,假设产量在上述基础上再下降500万吨,全年减产1000万吨。按照上年我国稻谷产量20856万吨推算,今年稻谷产量仍可达19800多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今年我国稻米需求为18560万吨,年度仍将产大于需1000多万吨,这还未考虑大米进出口和政策性稻谷销售等因素。由于供大于求,在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后,稻米价格下跌难免。

  储备集中轮出陈稻压力增大

  虽然新稻供应有所偏紧,但目前正是储备稻谷大规模轮出阶段。由于我国储备规模偏大,每年轮换的稻谷数量也较大,造成稻谷收购旺季因国有粮库集中入市收购而导致价格上涨、稻谷青黄不接之时却因储备稻谷集中出库而价格下跌的独特现象。

  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委托加工稻谷生产的大米销售底价较低,进口大米仍有较强竞争力,后期仍面临政策性稻谷分年份销售,在今年储备稻谷轮出相对更为集中、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储备稻谷轮出价格有越拍越低的可能。新稻因供应数量有限,价格相对强于陈稻。

  稻谷大规模轮出即将展开

  去年我国对政策性稻谷实行了分年份销售办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政策性稻谷销售突破千万吨,但仍大幅低于当年稻谷托市收购量。目前我国政策性稻谷库存已达1.3亿多吨,占全年需求七成多,加快消化库存仍是当前稻谷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今年我国大幅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由之前的“托市价”变为目前的“托底价”。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却截然不同,表明国家已从之前的单纯依靠托市来稳定价格,向市场定价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后期稻米市场将更多地由供求关系来决定。政策性稻谷库存的消化也将不再固守顺价销售的原则,将更多地遵循市场规律来化解。之前的超期储存粳稻销售、去年的分年份稻谷销售、目前的委托加工稻谷等都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由于卸下了托市的包袱,后期政策性稻谷的销售时间可能会提前,定价也将会更加灵活。在委托加工稻谷竞价交易初战告捷后,预计后期政策性稻谷大规模出库时间不会太久。由于政策性稻谷均为陈稻,对陈稻的冲击将会更大,新强陈弱的现象可能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