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安天下慰民生 质量兴农书新篇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赵瑞华 编辑:李偲 2018-01-29 10:33:1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现,库存消化进程加速,优质粮食工程和粮安工程双双取得新突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吹响“集结号”……全国粮食流通工作成绩斐然,深获肯定。

  2018年,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迈入新时代、面临新征程,全国粮食行业如何精准把握新形势、适应新时代、践行新使命?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今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为全行业指明了方向———

  “六新”亮点纷呈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果丰硕

  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能够取得新的突破,谋定后动、精准发力、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发展是关键之举,创新体制、转变方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是动力源泉。

  2017年,全国各级粮食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锐意进取,各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推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1月22日~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上,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指出,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根本所在,谋定后动、精准发力、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发展是关键之举,创新体制、转变方式、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是动力源泉,协同联动、多方支持、密切配合是重要保障。

  新成效:玉米市场化改革获肯定

  2017年,国家粮食局立足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加强组织指导,强化调度督查,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东北三省一区粮食部门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

  目前,东北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形成,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改革效果比预期的更好,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局调整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认真组织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全年共收购粮食8500亿斤。

  完善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加快推进粮食库存消化,全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1690亿斤,是2016年的1.37倍;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2013年及以前年份的玉米已基本销售完毕。

    新机制:粮食流通监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2017年,国家粮食局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切实加强粮食流通监管。

  与发展改革、财政、农发行等有关部门单位一起,全面开展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通过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国家粮食局分两次对10个省份开展跨省交叉执法检查,同时,开通试运行“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拓宽社会监督渠道。

  国家粮食局监督检查司更名为执法督查局,强化监管职责和力量;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涉粮案件,严格督查督办,也有效发挥了震慑警示作用。

  新突破:优质粮食工程、粮安工程双发力

  为适应市场化改革新形势和粮油消费升级新需求,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在2017年启动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50亿元,重点支持16个省份,遴选出了首批“中国好粮油”产品,中国好粮油信息平台上线运行。

  “粮安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国家粮食局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9.9亿元,支持建设仓容80多亿斤、物流项目26个,仓储设施和物流节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制定修订了100项粮油质量标准,促进了质量升级。

  新格局:粮食产业经济产值同比增长10%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建设粮食产业强国。

  为此,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有力举措,支持国有粮食企业依法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继续实施主产区粮食加工奖补政策和粮食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507家重点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粮食流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成立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出台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支持政策。河南省连续5年贴息扶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2017年贴息4500万元;陕西省安排1200万元补助17个主食产业化项目。经初步测算,2017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产值同比增长10%。新进展:粮食安全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再加速

  2017年,国家粮食局加快推动立法修规进程,目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修订稿已报国务院待审。

  此外,广东、贵州等省份先后颁布实施了地方性粮食法规;浙江省将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列入2018年省人大立法计划;江苏、安徽等省积极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工作。

  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考核工作组联席会议的部署,国家粮食局顺利完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首考”,各地抓好粮食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性提高;制定2017年度考核方案,优化指标、突出重点,强化了导向性和实效性。

  新动力:粮食行业自身建设多点开花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国家粮食局迅速行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粮食行业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行风建设、文化建设扎实有力。

  围绕观念、职能、方式“三个转变”,积极开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了一批重点课题成果,有的已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

  五个“充分认识”精准定位改革发展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部署。

  “这就要求全国粮食系统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明确新时代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张务锋强调。

  立足粮食供需形势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宽松,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轻言粮食问题过关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休耕轮作的实施、库存消化的加快、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都将给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带来新变化,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出了新要求。

  城镇居民和加工企业普遍不存粮,农民存粮也不多,如果市场预期有所改变,城乡居民和企业多买一点,供求就有可能趋紧。

  由于消费需求保持刚性增长,而粮食增产的边际成本增加,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加剧,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还将是紧平衡态势,目前出现的主要是品种结构性矛盾。还要看到,作为负责任的人口大国,依靠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因为技术问题影响战略问题。要从战略上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始终绷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张务锋说。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充分认识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的历史使命。

  张务锋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国粮食系统要围绕中心、因势而谋,主动适应、全力服务。

  从生产组织方式看,我国小农户分散经营和新型主体规模经营将长期存在。粮食行业既要巩固基础、放大优势,千方百计帮助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衔接;又要拓宽领域、创新手段,为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涵盖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的粮食产业经济,目前产业链延伸不够、各环节结合不紧密,带动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2017年,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8%,粮食跨省流通量3400亿斤,粮食生产逐步向核心主产区集中,预计2020年粮食跨省流通量将达到3600亿斤。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粮食资源的顺畅流通、科学调控、高效配置,也面临较大压力。

  立足收储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充分认识粮食行业转型发展的现实任务。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正在发生“四个深刻变化”。

  收购方式上,由政策性收购主导转向市场化收购常态;价格形成上,由以托市价格为参照转向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操作主体上,由单一政策执行主体为主转向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监管和服务方面,由主要面向行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转向全社会粮食流通和各类市场主体。

  张务锋强调,面对“大粮食”“大产业”和“大市场”“大流通”,全国粮食系统要更新观念、主动转型,提高适应形势要求、履行行业职责的能力。

  立足粮食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充分认识优化粮食产品供给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现阶段粮食消费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主要体现为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跃升。

  产品种类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质量要求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供给服务更加注重便捷化、精细化。

  “相比而言,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流通效率偏低,服务水平不高。要加快优化完善粮食供给体系,尽快实现由总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张务锋表示。

  立足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认识国内国际粮食流通加速融合的机遇挑战。

  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性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贸易、投资等双边和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这一方面有利于国内粮食行业拓展全球视野,“走出去”和“引进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提高粮食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务锋要求,全国粮食系统要把握好以我为主和对外合作的关系,对一些重要课题认真研究、超前谋划。

  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培育国际大粮商、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我们要凝聚共识行动,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敢于担当、善谋实干、锐意进取,在改革中寻求新突破,在转型中实现新发展,更好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责任。”张务锋强调。

  突出“六项重点”全面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018年,全国粮食系统要突出“六项重点”,强化“六个支撑”,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

  张务锋在部署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时强调,全国粮食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围绕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六项重点”,强化“六个支撑”,守住安全底线,切实增强粮食部门创新力执行力公信力,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粮食收储制度,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要进一步巩固放大。

  张务锋表示,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正处于旺季,要强化协作配合与组织衔接,确保收购平稳有序。

  “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市场化收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稻谷、小麦这两个口粮品种,要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增强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优化执行预案和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监督,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张务锋表示。全国粮食系统一方面要督促政策执行主体将小麦和稻谷执行预案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市场化收购,健全收购资金保障、运力协调、产销衔接等机制。

  树立优粮优价导向,引导种粮农民盯着市场走、跟着需求走,做到不但产得出、产得优,而且卖得出、卖得好。

  加快消化粮食库存

  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去库存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全国粮食系统要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拿出更有力措施,加快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既要深化改革“控增量”,又要消化库存“减存量”。

  在库存消化方面,张务锋强调把握好两点:一是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二是在确保市场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宜早则早、宜快则快。

  玉米库存消化的路径已经明晰,要继续积极有序推进。稻谷库存多、压力大,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当前库存消化的重点和难点。全国粮食系统要拿出更有力的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促进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全面加强粮食流通监管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粮食流通监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完善制度、创新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张务锋认为,粮食流通监管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关键在于落实好政策性粮食执行主体和承储企业、地方政府、粮食等行政部门的责任,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该履行的职责履行好。

  各级粮食部门要坚持依法依规、铁面执法,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织密扎牢执法督查网络,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监管过程中,要突出执法督查重点。在库存实物监管上,要把中央事权粮食作为监管重点。

  监管方式创新方面,要畅通“12325”热线,及时发现问题线索;积极开展突击检查和暗查暗访,强化跨省交叉执法检查和双随机检查。

  创新完善粮食宏观调控

  管好政府粮食储备是底线。在此基础上,全国粮食系统要持续加强政府储备管理,服从服务于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服从服务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要优化中央储备粮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健全地方储备粮管理运行机制。在公开规范、监管到位、风险可控、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地方储备粮动态储备试点。

  “完善政府储备吞吐调节,推进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协同运作,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张务锋指出。

  完善调控载体方面,择优确定一批信誉度高、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纳入粮食市场调控体系,明确企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健全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实现粮食流通合理有序、高效顺畅。构建全国粮食产销合作平台,组织举办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强化粮食统计和信息预警监测。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信息引导是预期管理的重要手段。

  张务锋要求全国粮食系统按照紧扣宏观决策、紧密衔接业务、紧抓服务效能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统计直报体系,优化分工、强化协作,切实提高数据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及时。

  完善统计调查机制,创新统计调查方式,拓宽数据来源,为研判形势、制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粮食信息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密切跟踪市场动态;适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引导市场预期。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国粮食行业要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围绕加快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突出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按照“破”“立”“降”的要求,分类指导、因企制宜,推进“三个一批”,促进优化升级。

  即选准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给予倾斜支持;扶持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潜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改造提升、做强做大;引导帮助一批技术落后、产不适销的企业转型转产、焕发生机。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创新粮食产品和业态是关键。

  张务锋表示,要在全行业鼓励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发展杂粮、杂豆等特色产品。

  与此同时,要加快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支持各类粮食企业多种形式合作融合、加快发展。

  优惠政策扶持方面,张务锋要求全国粮食系统借鉴浙江等省的做法,主动会商协调,在用地、用电、信贷、税费、技改等方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遴选确定一批示范市县,大力支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主食产业化、粮食循环经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抓手。

  张务锋强调,要精准施策、多方推动,加快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确保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标准在粮油产品质量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完善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突出标准规范;出台中国好粮油产品管理办法,加强标识管理,建立优质粮油品质测评体系和抽检不达标产品退出制度。认真落实建设方案和技术规范,从严把握验收标准,切实提高质量、增强实效。

  张务锋提出,“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点项目稽查,切实管好用好上级下拨奖补资金和保障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既要避免“资金等项目”现象,也要防止“项目等资金”问题。围绕“五代”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公共品牌打造、“中国好粮油”生产经营等重点,支持一批产粮产油大县和粮油加工企业。

  “要加快建设‘中国好粮油网’,打造产品展示发布和线上销售服务平台,扩大‘中国好粮油’社会美誉度和市场引领力。”张务锋强调。

  张务锋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面对2018年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全国粮食系统要用心着力,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甘于担当、善谋实干、锐意进取,深化大讨论、抓好大落实,抓好重点、抓出亮点,努力开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