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拉面小镇:借助“互联网+”插上腾飞翅膀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王颖 编辑:李偲 2018-01-17 12:49:53
时刻新闻
—分享—

  如今,第二代、第三代拉面人又有了许多新的梦想———建成全国配送拉面食材的“中央大厨房”、通过“互联网+”让这碗面走向全世界。

  “一碗拉面”,让他们走出大山,摆脱了贫困,第二代、第三代拉面人又有了许多新的梦想———建成全国配送拉面食材的“中央大厨房”、通过“互联网+”让这碗面走向全世界。

  寒冬时节,伴着初升的朝阳,乘车来到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的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拉面特色小镇”。这里地处黄河谷地东北侧,四周群山环抱,黄河穿流而过。

  “拉面+”逐步覆盖

  走进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的综合展厅,墙壁两侧挂着一幅幅化隆拉面发展的宣传图片,展厅西侧还有一间圆形开放式的拉面演播厅,可进行视频会议、培训等活动,内设有音控间,可以满足舞台灯光音响调控及视频传输。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拉面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养,他们在这里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相应网站,让全国的拉面从业者都能共享到这一资源。

  穿过“拉面课堂”的演播厅,我们来到了“拉面电商中心”,这里的展台内摆放着青海省各类特色农产品及拉面原材料的样品,展台左侧,是中国拉面网客服中心。

  面对一个大型液晶显示屏,工作人员一边打开了一个网站,一边介绍道:“以前,许多在各省开拉面店的店家从原料、设备到服务都需要自己寻找供应链,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上这个‘中国拉面网’平台,方便、及时地将需求传递到平台端,经过整理统计后,批量在生产端订货,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正说着,一笔订单就在显示屏的网页上显示出来了,客服人员告诉我们,这笔订单是来自群科镇水库滩村的马春义。马春义在苏州拉面馆打工十余年,2016年刚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面店,打算今年再开第二家,自从“中国拉面网”网开通后,他就一直在网上下订单,网站为他们承诺不满意可以退货,而且三个月内付款即可,价格方面比以前便宜许多。

  “我们还开通了在线拉面商学院,将拉面行业相关知识整理成一套体系,便于针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经验、创业能力等方面展开系统培训。同时开通了拉面APP网上商城,邀请青海特色产业、食品企业入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国拉面网创办人马青云满怀信心地说,“拉面+”将逐步覆盖到全国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他们的最终目标不仅限于国内,而是要推动青海拉面人抱团出海。

  营业收入近百亿

  据了解,近年来,化隆县不断加大对拉面经济的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着力在精耕细作上挖潜力、提档升级促转型上下工夫。化隆籍务工创业人员在全国271个大中型城市开设拉面店1.5万家,实现年营业收入接近100亿元,拉面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儿以上。

  虽然已是寒冬时节,但在“中国拉面小镇绿色产业园”的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群科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拉面小镇绿色产业园说群科拉面小镇的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园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该县以拉面经济为主的,以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销售配送为一体的全国拉面“中央大厨房”食材供应基地建设拉开了大幕。如今“化隆拉面”不仅在全国270个大中城市站稳了脚跟,也为全省牛羊肉、菜籽油、土特产等食材,餐具、厨具的生产、配送等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依托富余的土地、成熟的现代畜牧业、优质的农副产品等资源要素优势和全国上万家拉面馆的渠道优势,化隆县结合省内外的资本优势,从供给方面发力,创新发展模式,将逐步把化隆县打造成全国化隆拉面馆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中央大厨房”。

  例如,北京的企业家和化隆县某拉面连锁品牌店企业家合作成立的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流转土地种植青裸、油菜、土豆、燕麦,与多家牛羊养殖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建成分割、冷冻车间,通过冷藏车,把生熟牛羊肉制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直供到北京近100家拉面馆销售。通过加工,销售到北京的牛羊肉每斤收入增加2~3元,生产、加工、铸售各环节可增加就业岗位近80个。

  “我们最终要做好的,不仅仅是一碗拉面。”群科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发挥‘化隆牛肉拉面’的品牌效应,积极延伸质检、展销、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一个以中央大厨房为核心的食材供应链体系,努力建设一座具有全国影响力,带动省内、服务省外的‘拉面+’特色小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