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集中收购期压力剧增 稻米市场弱势将加重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实习编辑 李偲 2017-11-23 10:03:2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明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将继续下调甚或取消的政策预期下,农户等生产者售粮意愿将会提升,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收购热情难免受到打击,预计稻谷集中收购期供应压力将加剧。

  进入11月份以来,随着主产区中晚稻托市收购陆续启动,国内稻谷收购价格也逐步回稳,并带动大米市场弱势企稳。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和大米需求旺季将临等因素助推下,预计国内稻米市场企稳态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但从中期走势来看,由于国内稻米库存庞大,供应压力沉重,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不断完善,后期稻米市场预计仍将走弱。

  稻米市场走势明显弱于小麦

  近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江苏及黑龙江8个中晚稻主产区已陆续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在政策支撑下,各主产区中晚稻收购价格也逐渐企稳,且较10月初新稻刚上市时的收购价有所回升。

  截至11月20日,黑龙江庆安2017年产水分15%~16%的圆粒水稻大米加工企业收购价2840~2900元/吨,较上旬上涨20元/吨;方正部分新产水分15%~16%、出米率66%的长粒水稻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价3140~3180元/吨,上涨20~40元/吨;大米出厂价4600~4700元/吨,持平。吉林梅河口14.5%标准水分普通粳稻收购价为3000元/吨左右,超级稻3040元/吨;松原普通粳稻3000元/吨左右,出米率67%、水分16%左右的超级稻收购价3040~3120元/吨,抛光色选的超级大米出厂价4400~4500元/吨,稳定。

  辽宁丹东大米加工企业水分15%~16%的辽星水稻收购价3040~3080元/吨,基本稳定。

  山东济宁出米率70%左右的粳稻米企收购价2940~3040元/吨,上涨20~40元/吨,抛光色选的新粳米出厂价4160元/吨,持平。江苏扬州部分米企粳稻进厂价3100~3200元/吨,特等粳米出厂价4100元/吨,稳定;淮安部分粮企新粳稻收购价2860~2900元/吨,下跌20~40元/吨。

  湖南邵阳2017年本地产优质中晚籼稻农户出售价2940元/吨,较11月初下跌20元/吨。湖北襄阳农户收购价在2420元/吨左右,基层粮食收储企业收购价2480~2600元/吨,较上旬下滑20~40元/吨。江西11月中旬国有粮企收购均价为2720元/吨,环比上涨12元/吨,同比下降40元/吨;个体商户收购均价为2608元/吨,环比上涨2元/吨,同比上涨26元/吨。

  随着中晚稻收购进入高峰,新米上市量也不断增加,新米市场份额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由于市场供给充裕,价格稳中偏弱。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地区东北圆粒米批发价4920~4980元/吨;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圆粒大米批发价为5000元/吨左右,江苏产粳米4600元/吨左右,安徽产晚粳米4500元/吨;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4740元/吨,普通安徽粳米4500元/吨;福建福州地区江苏产一级粳米批发价4630元/吨,普通东北大米5000元/吨左右,普通晚籼米4630元/吨左右;广东广州地区普通晚籼米批发价4220元/吨,均保持稳定。

  虽然中晚稻市场总体已由跌趋稳,但与小麦市场的强劲上涨相比,走势明显偏弱。小麦市场自7月份企稳上涨以来,目前收购价较7月初期每吨已上涨近百元,部分主产区涨幅更是高达200~300元/吨。而同期全国中晚籼稻平均收购价为2702元/吨,较10月上旬上涨13元/吨,较7月上旬下跌108元/吨;全国粳稻平均收购价为2935元/吨,较10月上旬下跌64元/吨,较7月上旬下跌146元/吨。

  中晚稻收购进度同比偏慢

  中晚籼稻收购前期,由于湖北等主产区遭受连续阴雨天气,导致中晚稻收购进度偏慢。后期由于中晚稻收获推迟,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偏晚,稻谷价格回升较慢,加之北方地区又迎来雨雪天气,企业收购意愿不高,影响今年中晚稻的收购进度,总体呈籼快粳慢局面。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1月20日,南方主产区新季中晚籼稻累计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20%,同比快3个百分点。主产区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及农户售粮积极性高于上年,是收购进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按中晚籼稻产量10850万吨、商品率50%测算,农户可售余粮约3255万吨。其中,江西、湖南新季中晚籼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19%,同比偏快5个百分点;安徽、湖北新季中晚籼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26%,同比慢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新稻收获期遭遇连阴雨,影响了收购进度;四川、广西等中晚籼稻主产区收购进度同比持平或偏快。

  而粳稻收购进度相对落后许多。

  截至11月15日,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988万吨,同比减少294万吨。其中,黑龙江省累计收购粳稻522万吨,同比减少448万吨,减幅达46%。黑龙江省今年托市收购启动较晚,收购进度同比大幅下降是目前中晚稻收购进度放缓的主要原因。由于对稻米市场走势较为谨慎,后期加工企业收购力度将继续减弱,中晚稻收购可能将更多依赖国家队的收购。

  后期稻米市场下行概率增大

  自2012年以来,我国稻谷就出现了产大于需、年度结余大幅增加的现象,同时又迭加大米进口大量增加、大米需求由增转降等因素,导致我国稻谷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加。市场不得不依赖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连年启动来达到新的平衡。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态势,在国家托市政策支撑下,稻米市场也基本维持相对稳定走势。

  随着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稻谷不断增加,加上库存消化缓慢,我国托市收购的稻谷数量日益庞大,不但给财政和仓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还导致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十分不利于我国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已迫在眉睫。粮食最低收购价从之前的既保农户增收、又保粮食供给安全,恢复到保供给、保底线的政策初心,才能逐步改变目前粮食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的被动局面。

  据权威人士测算,2013~2015年,我国中晚籼稻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2360元/吨,粳稻的生产成本约为2400元/吨,若按照保供给原则进行改革,将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至生产成本附近,则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在现有基础上最多可下调360元/吨,粳稻可下调600元/吨。

  未来稻谷市场一旦失去托市价“保护”,在巨大的供求压力和国外低价大米的冲击下,价格回落是难免的。

  在这种预期下,农户等生产者售粮意愿将会提升,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收购热情难免受到打击,预计稻谷集中收购期的供应压力将会加剧,这也将加重稻米市场的弱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