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培育骨干 助力民营粮企大发展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谢孔辉 编辑:实习编辑 李偲 2017-11-07 08:46:10
时刻新闻
—分享—

  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粮食产业提升的契机,实现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跨越。政府要加大力度培育两三家起点高、规模大、信誉好、带动力强的骨干粮企,作为行业支撑。

  近日,湖南省资兴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粮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七里、蓼江、东江、州门司等镇的民营粮企经营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到之处,既有令人可喜的亮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发展现状

  资兴市共有取得粮食收购许可的粮企39家,其中纯收购企业9家,加工收购企业26家,粮食转化企业4家。35家民营粮企(年收购加工粮食8万余吨),其中10000吨以上的2家,3000~5000吨的3家,2000吨以上的4家,1000~2000吨的3家。

  这次调查,主要是按收购、加工能力、种粮区域、品牌及品种抽取了13家民营粮企作为调查对象,占区域内民营粮企的30%。

  调查中发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通常是资兴市粮食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有自己的粮源培育和优质稻种植基地、品牌产品、购销团队,有相当规模的仓储设施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通过了QS质量认证。其经营活动风生水起,给粮食购销市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如鑫鸿大米厂生产的“东乡冷水米”、利东大米厂生产的“银针优质米”曾荣获2007年第二届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产品畅销省内外。

  在生产经菅中,这些企业多采取“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依托本市优质稻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率先开展订单农业。

  2017年,签订优质稻种植合同面积7万余亩,推广有机、无公害稻谷种植面积5.5万亩,对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起到了双赢作用。

  而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经营模式主要是家族式,没有远景规划,不图做大做强,重要岗位一般由家族成员掌控。虽有一定的仓储和生产能力,但没有足够的收购资金,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只是扮演着“游击队”角色,能收则收,可卖则卖。

  这些企业因为规模小,加工设备老化,又与龙头企业无缘,因此,既不能享受国家政策性收购贷款,又没有其他资产可抵押贷款,导致收购原粮不足,生产经营也难以堤升。

  还有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设备、技术、产品落后于市场需求,因而得不到扶持政策的支持,且资金短缺,造成生产经营能力不足(年收购加工量不足1000吨),只能在小打小闹中求生存。蓼江镇的某大米厂,老板很多时候把自己当作经纪人,所收购的稻谷(早稻谷)一般不加工,等各地国家储备库轮换补库收购时进行原粮销售,本地价格适当就售给本地粮库,外地价高就卖给外地,其结果是企业原地踏步,甚至改行。凸显尴尬

  调查资料显示,民营粮企兴盛、沉浮的背后,同时折射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凸显出让人尴尬的一面。

  设备技术含量低。生产设施大多为小规格的加工机械,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销量受到一定限制。整体经营规模较小,不足以形成规模化经营,且35家民营粮企中,没有一家能做到每年开工生产或长年收购达到300天(每天8小时)的。

  民营粮企多为家族式企业,内部管理简单粗放,表现在:经营管理不到位,观念滞后,品牌意识弱,舍不得投资设备更新改造;管理权与经营权模糊,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缺乏防范市场风险能力;企业重要岗位由家庭成员掌控,粮食经营管理人才进不来,员工一般都是临时性的,缺乏为企业打拼的团队;生产经营也是小打小闹的经营方式,收购一些销售一些,没有多少库存,缺乏做大做强的思想观念,缺乏社会责任感。

  市场营销简单。往往自成一体,在市场搏击中单打独斗,市场信息滞后,购销路子较窄,产品信誉度和知名度低,没有自己的产业计划和远景规划,主体模糊,科技水平不高,既不能释放粮食的价值能量,也无法满足市场对粮食的多样化需求,购销量受到一定限制。

  融资、仓储能力不足。民营粮食企业资金短缺,用于收购粮食的流动资金经常不足,受贷款条件限制,资金缺口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收购及加工能力。

  五点建议

  首先,要致力转型发展。要培育自己的名优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释放粮食的价值能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强化企业形象,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深层次转变,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坚持向规模、技术、品牌要效益,满足人民群众由“吃饱”到“吃好、吃健康”的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粮食产业提升的契机,加快企业机制创新,冲破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千方百计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实现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跨越。

  其次,要着力培育生产加工基地。民营粮企在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构筑具有行业特色的产业链,建立粮源培植基地,积极推广生态安全技术、副产品循环利用技术。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的粮食产业加工基地。

  第三,鼓励发展现代粮食企业。

  帮助民营粮食企业导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成本管理、人文管理、技术规范化管理。政府应结合“一户一产业”培育工程,开设粮食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培训,借以提升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粮食企业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力度培育两三家起点高、规模大、信誉好、带动力强的粮食骨干企业,作为行业的支撑。

  第四,积极引导粮企与粮食主产区建立多形式的产销合作关系,建立以销定购、以购促销、产销对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抓好粮食收购,强化经营管理,降低粮食物流成本,用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优选最佳运输方式,促进粮食物流有序畅通。

  最后,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在充分发挥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特别是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小粮食企业资金支持力度,筛选部分经营状况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扶持其做强做大。在粮食收购期间,给予一定的小额、短期贷款。

  作者单位:湖南省资兴市粮食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