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位种粮大户眼中的“调结构”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 编辑:汤琴 2017-08-10 10:55:38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上旬,正是水稻拔节时分,笔者在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采访,顺道去看望结识多年的种粮大户汤芳伢。社渚镇农村工作局局长黄志兵陪同,他说他正想去做做老汤的“思想工作”。

  汤芳伢今年60岁出头,种了20多年粮食,多年来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曾获农业部授予的“全国种粮大户”称号。前几年,他办起家庭农场,除了种粮,还添置了粮食加工设备,并注册了“汤大伯”商标。他的女婿叫孙翔,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农闲时节,孙翔经常到南京和常州参加读书会、听各种讲座,是一名有想法的年轻人。

  快到老汤的农场时,黄志兵指着路边一些稻田说,这些地是老汤今年流转过来的,原本是农村住宅,拆掉后复垦的。田里的稻子长势不大好,黄绿相间,还有不少枯死了。黄志兵说,一方面前一阵子持续高温,这些土地水利设施不全,灌溉跟不上;另一方面复垦地的肥力较差,要花好多年才能改造成高产田。

  “老汤的种植规模本来就够大的了,我真搞不懂他为啥还要扩大规模。”黄志兵说。

  加上今年新流转的1000多亩,老汤的种粮总面积已经超过5400亩了。“我信一个道理,不管到什么时候,人总是要吃饭的,种粮食永远不会有错的。”老汤说。

  黄志兵问老汤,你知不知道现在各级政府一直在号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呢?“你可以不放弃种粮食,但可以在稻田里养点什么,用养殖效益来补贴种植效益,万一粮食价格不好,还有别的来弥补。”“我觉得一定要调整一下结构了。”孙翔说,“只会种粮食的话,那是‘死种田’。现在粮食市场的行情跟前几年大不同了,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结构。”孙翔说,今年春天他养了70亩稻田龙虾,龙虾苗是在农场周边沟渠里捡的,没专门花钱购苗,7月底龙虾收获了,两名经纪人找上门来说要包下所有龙虾。

  孙翔还在犹豫究竟把龙虾卖给谁时,两名经纪人急得差点打起来。结果,70亩稻田里的龙虾卖了5万元,除去饲料和土地流转成本,起码赚到2万元,这还只是一茬的效益,已经顶上一季稻一季麦的效益了,而龙虾每年可以养两茬,养龙虾田块的稻子还没算进去。“由于不熟悉龙虾养殖技术,这70亩龙虾产量不高,如果养殖规模大一点,请一个养殖专家,效益肯定还要好。”“我觉得明年就可以扩大养殖规模。”黄志兵对老汤说,“你现在搞农业,还停留在‘以规模论英雄’的阶段,规模再大,没有效益也是没用的。”“我还想试试稻田养鸭,用不同的种养方式分散风险。”孙翔说,听说苏中苏北有种粮大户在稻田里养野鸭,把野鸭的一侧翅膀剪掉,野鸭就不会飞走,一只野鸭可以卖到百来元;还有人在稻田养殖野鸭和麻鸭的杂交品种,效益比单纯种粮好得多。

  听到这里,黄志兵说,稻田养鸭后,种的稻子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就不能当大路货卖了。“你不是有大米加工机械吗?你不是有‘汤大伯’商标吗?完全可以经营一下大米品牌。”他对老汤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