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盐碱地变"金土地" 种水稻一年收入超2亿元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作者: 编辑:汤琴 2017-07-27 08:59:00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是受盐碱化侵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盐碱地总量大约为14.8亿亩。过去,在许多人眼中,盐碱地是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的不毛之地,但如今,国内的许多盐碱地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而且不少盐碱地出产的农产品还成了人见人爱的抢手货。山东东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东营市200多万亩盐碱地,盐分主要以氯化钠为主。土壤中高浓度的氯化钠会导致各种植物根系死亡或萎缩。采访时,记者就看到盐分控制比较好的玉米地,玉米已经长到1人高,但附近这个地块由于盐分浓度偏高,玉米只长了10厘米的高度。

  东营市200多万亩盐碱地的治理必须使用大量淡水资源,但东营市每年可用的淡水资源只有10亿立方米,虽然宝贵的淡水资源60%以上用于农业现有土地的灌溉,仍有189万亩盐碱地没有开发。

  东营市科技局副局长由立红:东营目前拥有未利用土地411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是189万亩,我么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进来,通过科技导入,尽快使未利用闲置的土地变成聚宝盆。

  在东营,一方面189万亩的盐碱地还未治理,另一方面淡水资源供给有限,这样的难题,也是国内其它地区在治理滨海盐碱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那么,东营市又是怎么破解这个难题的呢?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盐碱地改造的重要工程措施,排盐沟。为了尽可能排出土壤中的盐分,避免盐分上升到地面,排盐沟的深度会挖到地下水层。

  此外,央视财经记者在这里还看到国土资源部也在这里实施另一种盐碱地治理方案,哄哄作响的专业机械用激光测量土地的平整度、同时挖沟、铺管、平整全部自动化完成,布满小孔的管道被准确地铺设在合适的深度,由于这种方法取消了排盐沟,因此可以节省土地15%左右。

  解决盐碱地改造问题后,如果提高效益成了工作重心。欧阳竹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研究,东营盐碱地今年的最佳种植方案不是小麦和玉米的轮作,而是一年种两季玉米。原因就是小麦收获季节,这一地区非常容易发生干热风,导致小麦早熟减产。

  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武僧: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大量闲置的盐碱地,我们认为盐碱地不是包袱,它是一笔财富。

  通过盐碱地治理,耐盐作物新品种的筛选,不断探索更好的种植方法,目前汇邦渤海的17万亩盐碱地已经开发12万亩,其中8万亩耐盐品种的水稻年产量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山东省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我们这都是盐碱地,我们要搞推广,带动农民干这个事,自己没有试验田,没有自己的基地是不行的,所以要承包这个土地。

  周红的发展模式是:通过与国内十几家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培育高产的耐盐农作物品种,探索盐碱地的高效益发展模式,一旦模式成熟,就迅速发展农户推广,同时企业负责打通消费市场,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央视财经记者采访时,正好见到了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士永,在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几百块试验田里,也有他们研发出来的特殊水稻品种。

  比如这种编号为735的水稻品种,耐盐碱能力较强,口感有甜味,做出的米饭即使凉了以后也不回生。更为难得的是即使少施肥、少打农药,也能获得很好的产量,非常适合盐碱地种植。

  在这家公司的展览室里,记者也见到了更多不同口感和功能的大米,它们每斤的价格从3元到20元不等。比如这种大米适合肾功能不好的消费者食用,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这种黑色的大米花青素的含量远高于同类大米。

  山东省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高级工程师潘九阳还在盐碱地的稻田里实现小龙虾的混养。此外,潘九阳还告诉记者,稻田养殖甲鱼的收益更高,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甲鱼每亩每年的纯利润高达3700多元,加上水稻的收益,每亩每年净利润高达4000多元。

  采访时,东营市绿色餐饮商会会长也告诉记者,稻田混养的小龙虾、螃蟹、甲鱼和普通饲养的品质差别非常大,比如盐碱地稻田小龙虾肉质非常紧致、有弹性,虾腮更白净、虾黄是更健康的黄色。

  在山东东营,围绕盐碱地开发,更多高效益的农业模式开始出现,这个花费180万元建起来的现代化种植大棚,只是利用了盐碱地的空间,却并没有使用盐碱化的土地,它是通过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和滴灌来种植番茄,扣除所有成本后,盐碱地通过科技投入,种植番茄、火龙果,一亩地年收入分别为12万元和8万元。

  而在央视财经记者调查时,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盐碱地不需要整理开发,也能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比如这家公司就直接使用未加改造的盐碱地养起了蚂蚱,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甲壳素,具有营养、药用、保健等多种功效,因此,它也成了当地特色的美食,来到东营,很多人都要尝一尝油炸蚂蚱、蚂蚱酱。

  看到最近几年,盐碱地开发的效益越来越高,各类专业人才、各种资本开始汇聚,程武僧也开始打造盐碱地开发创业小镇,他希望未来这个2000亩湖面,适合居住、研发的特色小镇,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到盐碱地的开发。

  目前,随着企业开发力度的加大,科技人才也不断加入,越来越多科技的导入,东营市已经改造盐碱地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多万亩。

  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一些地方严重透支,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与农产品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的要求有明显差距”。保护耕地既要保量,更要提质。从东营的实践看,各种科技的运用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要向科技要土地,是今后我们在盐碱地治理中应该坚持和遵循的一个方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