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绿色发展引领种植业转型升级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编辑:汤琴 2017-01-10 10:00:3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6年,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籽粒玉米较大幅度调减,化肥使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种植业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种植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坚持质量兴农,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全力实现“一稳四进”目标,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力争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一稳”,就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防止出现大的滑坡,夯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这是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基础。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稳定口粮品种面积。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确保小麦、水稻面积稳定在8亿亩。二是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科学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确定大豆生产保护区,力争上图上网、到村到田。三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配合有关部门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口粮田。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建设一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区,集中投入、连片建设、示范带动,提升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抓好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试点。四是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农时,及早制定预案,开展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减轻灾害损失。五是全力防控重大病虫。实施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

  “四进”,就是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质量兴农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

  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玉米等库存量较大的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加快构建。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重点仍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结合落实粮改饲、粮改豆补助政策,支持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改种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以及青贮饲料、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二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三是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加快专用品种筛选、加工工艺改进、主食产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运用,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品质。拓宽供应渠道,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健康营养消费,培育马铃薯主食消费群体。

  推进绿色发展,促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形成。重点抓好六件事:一是扎实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突出苹果柑橘、设施蔬菜、品牌茶叶等园艺作物,突出优势区、核心区和品牌基地,选择一批果茶生产和畜禽养殖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通过聚合资源、聚集力量、创新机制,加快有机肥推广应用。二是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抓好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创建,分区域、分作物集成减量增效技术模式,边示范边推广,带动化肥减量增效。三是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力推进绿色防控,建设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加力推进统防统治、高效药械替代、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带动农药减量增效。继续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四是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突出品种节水,加快推广耐旱小麦、薯类、杂粮品种。突出结构节水,东北地区严格控制井灌稻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京津冀地区水稻基本退出。突出农艺节水,加快推广节水保墒技术。突出设施节水,增加可用水源,减少地下水超采。突出机制节水,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增强农民节水意识。继续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五是扎实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适当扩大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轮作试点规模,以及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休耕试点规模。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补助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开展效果评价,确保取得实效。六是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制定发布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扩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范围,创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示范市,探索建立奖补机制,创新保护机制,集成推广保护技术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创新驱动,技术集成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为种植业发展增添新动力。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启动“2017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活动,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整建制创建,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成熟技术模式,创建一批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示范基地,打造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升级版。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发展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模式,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代耕代种代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广全程承包防治服务模式。三是推进产业引领。结合“五区一园四平台”建设,加快产品基地建设,拓展农业功能,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

  推进质量兴农,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优质粮油、名特优果菜茶等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完善种植业产品标准体系。推行良好生产规范,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行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加强投入品监管和风险评估监测,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二是扩大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优先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优质蛋白大豆、双低油菜、高油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产品。积极发展加工型早籼稻、甜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型产品,以及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饲草。因地制宜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促进产销衔接,实现优质优价。三是提高棉糖质量增效。加快划定棉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培育高产多抗优质、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和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高产高糖甘蔗品种,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促进质量提升、效益增加。四是增加名优果菜茶产品供给。加快品种改良,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的品种,建设一批果树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茶叶无性系繁育基地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加快品质改进,开展老果茶园改造试点,规范生产技术,提升果茶品质。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等产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增加营养健康的产品供给。五是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在果菜茶主产区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搭建品牌产品销售推介平台,发布《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重点推介一批有地域特色、品质独特、市场畅销的知名品牌。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组织果茶产品“走出去”,扩大影响,拓展市场。(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曾衍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