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盘点2016年粮油行业十大新闻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 编辑:汤琴 2017-01-03 09:19:04
时刻新闻
—分享—

  01 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上线运行

  2016年1月8日,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首个交易日,在平台上计划销售国家政策性存储菜油6.8万吨,实际成交3.02万吨,成交率44.48%,成交均价5308元/吨,成交金额16050万元。

  4月28日,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首次进行成品粮的竞价采购交易。本次采购标的为2016年加工的标一晚籼米600吨。

  与现有的竞价销售交易截然不同的是,本次交易的品种为成品粮而非原粮,特别是竞价方式采取向下竞价,即每笔交易从起点价格(底价)开始报价,并以人民币每吨10元的价位递减报价。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交易原则,2家大米加工企业竞价成功。竞价采购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竞价交易系统拓展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范围、创新交易模式的全新尝试。

  12月12日,“全国玉米市场化电子交易暨黑龙江省农民粮食购销专场”启动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专场当日共组织投放农户粮源26万吨,成交4.8万吨。

  今后,通过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销售粮食将成为常态。

  02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纳入其中。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为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流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7月12日,国家粮食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四大目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粮食产品供给结构更加优化。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粮食行业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1月17日,京粮集团古船米业公司与吉林省松原粮食集团、梅河米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米”的两个子品牌“查干湖圆粒香”、“梅河秋田小町”正式借“古船”登陆北京市场。

  一年来,吉林大米以“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响亮口号,“抱团”出海。在召开杭州、宁波等专场推介会后,吉林大米走浙江、进四川,在国内大米市场纵横驰骋,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吉林大米”的快速崛起为粮食行业,特别是大米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样本。

  雄踞于“上海滩”的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也积极转变经营观念,迈出了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的关键一步。良友集团紧贴市场需求,以“种粮”是为“卖粮”服务的反向思维,改变农业种植和企业“加工不看市场”的传统习惯,换之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产品,迈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一步。

  03 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

  2016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称,自2016年起,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2007年,我国开始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保护农民玉米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平抑市场波动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连续8年的临储政策,造成玉米供求关系失衡,扭曲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使下游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在国际粮食供应过剩环境下,政府还需要解决天量的玉米库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4491.6亿斤,同比增加178.7亿斤,而2015年消费量仅3500亿斤左右。随着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安全储粮压力日益突出。

  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生产和需求;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8月9日,中央财政拨付第一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3003860万元;11月3日,中央财政拨付第二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90亿元,加上第一批资金,累计金额超过390亿元。

  随着库存玉米拍卖、储备粮轮换、进口管理等政策不断明确,吉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4省区政府先后出台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吉林和内蒙古给予符合条件的玉米深加工企业200元/吨的补贴,辽宁省补贴标准为100元/吨,黑龙江对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或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300元/吨的补贴。

  2016年是玉米市场化收购第一年,为保证东北地区玉米收购顺利进行,2016年11月9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4单位联合发文,要求在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省(区)建立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确保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有人收、有钱收、有仓收”。

  04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发布

  2016年4月28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安排部署。

  从种植业来看,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渐扩大,去年有8000多万吨进口量。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商品性需求规模急剧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稳步升级。通过调整,可以使产业结构更加适应消费及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根据《规划》,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到2020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其中稻谷、小麦面积稳定在8亿亩,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三稳”,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两协调”即做到蔬菜生产与需求的协调,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的协调。

  之前,农业部公布了“十三五”期间玉米调减面积方案,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据农业部预计,2016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适应形势、主动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政府充分研判全球供需形势、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以及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后,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05 农发行打响扶贫攻坚战

  2016年5月20日,农发行召开全系统脱贫攻坚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力争5年扶贫贷款余额新增2万亿元,投放贷款3万亿元。

  6月14日,农发行党委要求各联系行建立分片包干制度,对 832个重点贫困县分片包干,带头落实责任,服务脱贫攻坚。6月30日,农发行举行“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专场新闻发布会,制定未来5年的扶贫工作规划。10月24日,农发行召开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视频培训会,对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作动员部署和政策解读。11月28日,农发行与国家发改委在京签订《全面支持网络扶贫合作框架协议》,“十三五”期间安排意向额度1000亿元用于支持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网络扶贫项目。

  农发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长期以来在服务“三农”、支持脱贫攻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率先在全国金融系统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率先投放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率先发行首笔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债券筹集资金,率先向省市县延伸扶贫金融服务机构并实现贫困县全覆盖,率先制定金融扶贫5年规划。

  2016年以来,农发行不断出台的扶贫举措以及积极的扶贫行动令业界瞩目,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成为金融扶贫的先锋、主力和模范。

  06 中纺并入中粮央企整合快速推进

  2016年7月15日,国资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随着央企整合的快速推进,中粮集团重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2004年,中国土畜并入中粮集团。2006年,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并入中粮集团。2013年,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并入中粮集团。2014年,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

  近年来,中粮集团在国内整合重组,在国外收购兼并。5月19日,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粮农业在乌克兰投资7500万美元建设的DSSC码头正式投产;之前的3月3日,中粮集团收购中粮来宝农业剩余49%股权交易成功交割,中粮来宝农业正式更名为中粮农业;2014年底,中粮集团支持控股的尼德拉公司全资收购罗马尼亚Constanta港USA/USC码头……

  合并后,中粮集团成为央企整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粮集团在资产规模、业务种类等体量上具备了更强的经济实力,也更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掌握价格话语权。

  事实上,中粮并非央企整合孤例,国内另一粮食巨头也在业务方面合并同类项。11月23日,国资委官网发布公告称,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为后者的全资子企业,同时中储棉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至此,中央企业数量由目前的103家降低至102家。

  2016年,中粮集团充分发挥“走出去”的领军作用,进一步巩固了中粮集团“国际化大粮商”的实力和地位。12月26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独家编制的2016年度(第十三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在美国纽约揭晓,中粮集团连续入选世界品牌五百强,名列228位,比去年上升5位。

  07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启动

  2016年8月31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目前各地积极推进落实考核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进展还不平衡,要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做好考核工作。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文件印发后,各省市(区)相继制定了本省“粮食安全考核办法”,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稳定粮食总产、稳定粮食价格、缓解农民“卖粮难等责任进行了细化和和明确。

  为了指导各地做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 2016年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2016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解读》的通知,对2016年度考核指标、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和评分标准等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12月19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开展2016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由农业部对各省级政府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等进行定性评估;由质检总局对各省级政府配合加强进口粮食质量安全把关进行定性评估;由粮食局对各省级政府开展粮食产销合作、“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和节粮减损等进行定性评估。

  当前,国内粮食“三高叠加”特征明显,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环境污染影响粮食质量、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等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加上2016年是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的第一年,亟需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维护粮食安全的责任。做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是落实地方政府维护粮食安全责任的关键措施,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08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拉开大幕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三权分置”最大的突破就是放活土地经营权,在保护农民相应权益的同时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三权分置”实现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分工分业,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

  2016年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得到大力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而此前受到关注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则被认为是农民融资的必要途径。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09 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同比略降

  2016年12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0.8%。粮食生产较去年略有下降,结束了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局面,但仍算是丰收年。

  2016年粮食产量下降同时受到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影响。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472万亩,因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34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33.2%;全国粮食产量因单产下降而减产70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66.8%。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主要是各地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改大豆”、“粮改饲”和“粮改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所致。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调减玉米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

  单产下降是由于高产作物面积减少,按可食用的籽粒玉米统计,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去年减少2039万亩,减少3.6%。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1046万亩,增长10.7%。2016年,玉米平均亩产398.2公斤,是大豆的3.3倍,仅玉米改种大豆就可拉低粮食亩产约1.7公斤。

  此外,2016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去年偏重,部分地区受灾较重,其中夏粮、早稻均因灾减产。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前10个月,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410万亩,增长25.7%;绝收面积6218万亩,增加1719万亩,增长70.9%。

  010 中国证监会批准白糖、豆粕期权交易

  2016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表示,已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开展白糖、豆粕期权交易。白糖和豆粕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品种,期权交易的开展对完善农产品定价机制、提供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重要作用。

  从服务产业链和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豆粕相关衍生品产业链长、参与企业多、影响范围广,上市豆粕期权能够为产业链上众多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避险工具。

  经过多年发展,以豆粕期货为核心的油脂油料产业链品种体系日趋完善。在市场结构上,法人客户已成为豆粕期货市场的主导力量,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50%以上。同时,国内大型国企、国际粮油巨头和各类民营油脂压榨、贸易企业广泛参与,日压榨能力1000吨以上的厂家参与豆粕期货的比例在90%以上。70%的豆粕现货贸易均已采用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参与度和流动性不断提高,结构合理。郑商所上市的农产品期货中,白糖期货的日均成交量、日均持仓量和换手率排名靠前。参与白糖期货的客户数量最多,在25万户左右。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多年来稳健发展,为开展期权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12月5日,在2016第12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的“大连商品交易所专场活动”上,大商所农产品事业部总监王玉飞表示,经大商所与国家质检总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力推进,“黄大豆2号”政策历时3年,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扫除了合约再造障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