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种粮大户风险增多 规模经营贵在“适度”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郝凌峰 编辑:汤琴 2016-11-18 08:47:28
时刻新闻
—分享—

  河北省南和县西三关村的王密枝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流转了4300亩土地。就在两个月前,他按每亩500元的价格支付了下一季度的地租。

  相比2014年每亩600元的租金,总共少支付了40多万元。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相反,算算成本和收入,心头的压力更大了。

  近两年来,受市场行情影响,像王密枝“压力山大”的规模经营者并不在少数,一些合作社或种粮大户难以承受,使得毁约退地现象时有发生。

  无奈的选择

  “我们旁边的刘庄、郑庄等几个村,原本将土地流转给了一家企业,可今年这个企业拿不出地租,想退地,群众又不同意,现在镇领导正发愁呢。”王密枝说。

  其实王密枝也有退地的打算,只是当时签了13年的合同,想退不好退。镇领导也鼓励他坚持下去。

  说句坚持容易,真正经营起来却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去年秋收,王密枝收获了2000吨玉米,这么多的玉米没处存放,赶上当时连续多日阴天,最后只好降价卖掉,带轴每斤只卖到了0.5元/斤,损失高达150万元以上。

  “挣不到钱,负担不起地租,周边村很多流转的土地都退了。”南和县农飞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献辉说,大部分是因为规模过大造成综合成本过高,以致难以盈利。

  李献辉分析,规模种植有利于使用大型机械、推广新技术、节省农资成本等,但这些都难以化解管理粗放和市场行情带来的风险。

  “规模大了,风险就上来了。”保定市徐水区忠惠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马海涛也有着同样的看法,“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船小好掉头’。而我们这么大的规模,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就更大,尤其是市场风险。”忠惠合作社流转土地最高时达到上万亩,并组建公司在新三板上了市。

  整个徐水区在“忠惠”的带动下,土地开始大规模流转,地租从刚开始每亩600元涨到现在1000元。社员土地本金日益成为“忠惠”一项沉重的负担。

  去年玉米价格下调,忠惠合作社亏损高达400多万元。这对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的种植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加上自然干旱导致成本上涨及部分管理问题,合作社已是步履维艰。

  面对困境,“忠惠”已着手缩减规模。但是因涉及到社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大部分社员已经没有了种地的意愿,使得这一工作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各具特色的“自我救赎”

  尽管面临着巨大压力,王密枝流转的4300亩土地并没有缩减。实际上,并不是王密枝有高超的种植技术或管理能力,而是他有自己的化解之道。

  除了当“地主”,王密枝的另一个主产业是面粉厂。他的面粉厂敞开生产的话,一天可消耗小麦200吨,一年就是7万多吨,也就是可消化掉14万亩的小麦。自己种自己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而谈到玉米行情,因为有了去年的遭遇,他今年上马了一套烘干塔设备,耗资300万元。王密枝说,有了这套设备,今年不但不用降价卖,而且还对外加工,挣了一笔加工费。不仅如此,王密枝今年还拿出1000亩土地以套作形式种植了储备林。“保守计算,每亩效益可达7万元。”王密枝说。

  比起王密枝,李献辉的产业链更是“完美”。他依托多年经营的农哥乐种子公司,走的是一条育种繁种产加销订单生产之路。

  “现在我的主要种子包括‘郯麦98’、“烟农836”等,每亩产量可达到1200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1元。”李献辉现在自有土地1500亩,主要用来育种繁种,销售对象包括合作社社员的4000亩土地以及种子公司客户。

  为进一步提高效益,今年又跟山东一家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分出600亩地为其生产淀粉玉米,每斤售价比普通玉米高0.15元。

  “引导种粮大户适当缩减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河北省委党校教授张宏升,目前在南和县挂职常委。他介绍说,受市场不利行情的严重冲击,近两年,南和县粮食种植大户连续遭遇亏损,出现增产减效的现象。为此,政府组织种粮大户到山东、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引导种粮大户选定优良品种,提高管理水平素质,拓宽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适度规模”才有保障

  土地规模经营是吸引新农民的关键要素。对于许多种植大户来说,选择种地,就是看好规模效益。不过,规模经营究竟多大规模合适?是多多益善,还是量力而行?“如果管理和销售跟不上,规模大了肯定赔钱。如果管理好了,200亩比1000亩效益还要好。”沙河市万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召科说。

  他最初也是计划快速扩张,但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放慢了脚步,至今也只流转了600亩土地,由于管理精细发展稳建,这两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农飞合作社的李台翔,只流转了90亩地,一年两季,自己干活,从不雇工,每年收入稳定。他认为这一规模比较好———多了风险大,小了不划算。

  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以家庭为单位,以粮食生产为例,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50~60亩,一年一熟地区100~120亩时,各种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也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农情。

  “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适度是关键。”张宏升说,土地经营规模过大会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就业,不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企业,要充分考虑自然经济条件、生产费用成本、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流转土地规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