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场化收购“首考”:“五招”严防憋粮坏粮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 编辑:汤琴 2016-10-10 08:47:13
时刻新闻
—分享—

  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旺季在即,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转变工作职能,把工作重心向依法管粮、防止坏粮、不出现憋粮等方面转移。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5项工作: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依法“管粮”。

  各级粮食部门应主动落实主体责任,抓紧腾仓倒库,挖掘更多的可用仓容,防止粮食集中出售出现“卖粮难”问题。同时,要依法依规指导和督促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政策,澄清思想认识,加快机械检修和收购系统维护,做好玉米价格指导、信息引导、政策宣传、市场监管等工作,确保农民粮食能够顺畅销售。

  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随行“销粮”。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储的经营方向应是紧盯市场变化,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收购,大力开展产销合作,以销定产、

  以销定购、以销定产能,不盲目增加收储量、盲目上项目,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玉米收购主体应当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民营企业(含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和经纪人。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是秋粮购销的主力军,承担着粮食流通主渠道职责,要带头入市,争取多收粮、多储粮,关键时刻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困。同时,要扩大各类民营粮食市场化购销主体范围,争取更多的粮食购销主体参与市场化购销。这些市场主体中应该既包括传统的粮食仓储企业和粮食贸易企业,还应当包括各类型的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增加原粮加工、储存常量,力争消化一部分过剩粮食。

  粮食经纪人队伍是粮食价格的“晴雨表”和粮食流通的“机动队”,要延伸粮食流通行政许可审批的服务链条,把他们作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有益补充。同时,要加强与销区粮食企业

  对接洽谈,争取引入本地投资建设大中型玉米深加工项目,促进和带动粮食就地就近加工转化。

  抢抓政策机遇,借机“改粮”。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工作职能的调整,倒逼我们必须从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方法、拓展经营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信用等级高、有发展潜力的国企重点打造,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集团化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粮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特别是要在今年收购期间,强化为农服务措施,变“坐商”为“经商”“招商”“引商”,积极开展玉米代烘干、代储服务,搞好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的联系和对接,通过副营业务把粮企商业活动开展起来。

  做好产后减损,科学“储粮”。一方面,要抓好科学储粮知识宣传,培训一批粮食保管方面的农民科技骨干和乡土人才。同时,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指导农民上架子、码趟子,严防“地趴粮”生霉粒增加。另一方面,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提早做出工作预案,引导农民适时售粮。

  加强仓储管理,安全“保粮”。针对当前粮食购销企业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粮食形态年份和等级数量标识不清、储粮区管理有死角、个别储粮形态有发热、火源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和现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储粮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储粮管理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储粮管理责任体系和责任分工,做到每一个库房、每一个形态的粮食都有专人负责。同时,加强粮情监测,密切关注粮情变化,加强粮食病虫害防治,加大对隐患问题的整改力度,确保现有库存粮食绝对安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